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确实要适应一下子,一二年级知识点比较简单,再加上“双减”规定不留书面作业,还是很搭配“佛系”风格的,不太存在催作业、紧张成绩的情况。

三年级会明显感觉,特别佛呢,孩子也比较“松”,不太会规划自己的时间、玩的优先级远高于学习、对自己有多少作业也不太有数……如果没有心理准备的话,还挺容易引发亲子矛盾、焦虑愤怒情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嘿嘿,我是来宽慰大家的,天下孩子都一样啊,如果你也希望不伤害亲子关系、仍然给到孩子空间去成长,同时也想助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就听我分享分享最近的小心得哈。

01

一点小事开始,让孩子逐步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十一有5天我去了外地上课,期间有天看到公公在群里@我,让我和小叶子说说都有啥作业,我一下子有点“上头”,因为长假前一天,班级群里老师留的作业信息,我就已经微信转给孩子、还和她确认过了。

看吧,成人的思维是:不是在妈妈和你的微信对话里吗?为啥不知道看呢?

但是孩子确实可能是没概念的,我问小叶子,她完全忘记了这件事,和我说“我不在班级群呀,不知道有哪些作业”

所以避免咱们成为“督促”孩子学习的唯一责任人,把责任交还给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我把孩子拉到了班级大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穿什么校服、准备哪些工具材料、有哪些作业,她全部自己可查。

再遇到不记得的情况,很正常,我们只需要提醒:去哪里可以知道这些信息呢?看看群?她就会自己启动思考并且去安排了。

和一二年级不同的是,三年级再落下一些物品时,我们通常不会着急送去学校,给孩子一个机会记得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为自己负责,对她的成长来说,是更重要的。

02

相比关注正确率,更关注“习惯”的培养

十一作业还是不少的,卷子就10张左右,有天小叶子来了我的工作室,磨磨蹭蹭地写完第一张,我拿过来一看,有两道题错了,一和她说,她又仔细看了下,马上“哦哦”,更正过来了。

这说明什么呢?

——不是不会,而是没有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第二张的时候,她做完又递给了我,这次我“拒绝”了,说,“宝贝儿,这回你自己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因为疏忽写错的。相比全部做对,养成这个检查的习惯,是更重要的哦,这样不管是不是有人给你检查,你都有办法自己提高正确率。

她看了看,有一道纠正了。到第三张,刚要递给我,我俩眼神一对,她记起来了,又自己去检查了。

其实仅仅是写作业这一个动作,咱们可以“纠正”的毛病问题有很多,比如知识点、握笔姿势、卷面整洁、正确率、分数……

如果都说的话,孩子是不会喜欢学习的,只会感觉频繁被打击、自己哪哪都做不好,慢慢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着力点应该在更长远的东西,一次一小步就好:

有研究发现,要维持一个良好的关系,赞美和批评的比例至少要5比1,所以我会更侧重“长远”的、有助于自主和内驱学习的“习惯力”,当孩子第三次记得检查时,我会及时鼓励她,哇塞,你记得自己检查啦,很棒哦!哪怕,她还是有做错题,也是要夸的:)

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呀。

03

加入顽皮能量,变成孩子的同盟军

不出所料的话,大部分孩子没有家长的督促,作业一定是拖到最后还有没完成的

我想说的是,这是必然的,需要两步走:一是觉察和疗愈自己升起的“愤怒”的情绪,一定是有着某种背后的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信念,比如:

每个人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应该去遵守他/她自己承诺过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可以看看这篇哦,我在小号写的文章:看了《再见爱人》第3季,最想对这个姑娘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哈,然后你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会智慧地提醒你,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你觉得应该?必须?我就挑战给你看

——直到妈妈啊,你愿意承认,人们的标准是可以有不同的、人是可以犯错的。

是的,这是我们自己的功课,认识到这一点,起码能降降火,不因为陷入情绪而给亲子关系制造更多的壁垒。

同时为了推进解决问题,第二步,该催还是要催的,我会建议大家,加上一点“顽皮”的能量

比如我会邀请孩子想一想,如果到了晚上,需要他们来催促我:刷牙了没啊?洗脸了没啊?上班的东西准备好了没啊?ppt做了没啊?他们作为“催”的这个人,是什么感受呢?被催的人毫无反应、事情也没做、然后还会反过来批评“催”的人,他们又是什么感受呢?

注意不要是说教的语气,加入一点点无赖、“不嘛不嘛,讨厌死啦,气死我啦!”孩子会咯咯咯笑出来、更加感同身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招还是小叶子爸爸“发明”的,他会去做孩子的“同盟”:

“宝贝,我也不喜欢被催,所以你得懂得如何‘怼’我们啊,比如下次妈妈/爸爸又催你了,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哼!催什么催!早就做完了好不好!怼得我们说不出话来,还得灰溜溜和你道歉,是不是很爽呀?”

孩子又咯咯咯咯笑了起来

每个孩子都想掌握自己的节奏、从被动变主动的,能有机会“反驳”大人、被赋予更多表达和体现公正的机会,其实反而是在邀请他们“长大”,有更多自省和换位的思考。

总之,天生就主动积极的学霸孩子,是极极极少数,我目前请教过的资深老师们都会坦诚,我们看不惯的孩子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孩子都有,给孩子再多的爱、空间,同样需要我们去支持他们、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而与其去辅导一两道题、一两次作业的按时完成,我认为在这些“事情”之外,其实也是修行的过程

经由这些事情,要培养孩子哪些习惯、能力和品格呢?要创造怎样的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呢?要看见自己哪些情绪、信念、模式呢?

如果能把孩子学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看作“收礼物”、而不是“麻烦”,你猜,会发生什么呢?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