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周昱丽)“各级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工作专班牵头抓总、统筹督导作用,围绕‘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精准发力、靶向攻坚,全力推动一揽子政策落地见效。”10月10日上午,山西省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连建林介绍我省通过“十大平台”“六项行动”“解决发展难题”等举措,培育壮大经营主体。

“十大平台”促进集聚发展

在实施链长制方面,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链和首批20家“链主”企业实施延链补链,链上企业已达514户。

在发展专业镇方面,全省262个专业镇,聚集经营主体5572户。

在培育乡村e镇方面,引进电商龙头企业257户,带动就业3.8万余人,网络零售额达57.31亿元,同比增加50%以上。

在打造文旅康养集聚区方面,全省布局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创建单位,确定10个县(市、区)打造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带动发展产业综合生态体系。

在打造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方面,建设智创城11个,全省省级平台入驻企业3万余户,带动就业25万人。

在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方面,围绕国家重点和省级龙头企业,全省集聚农业经营主体44.4万户,其中,农业企业7.4万户,农民合作社8.6万户,家庭农场6万户。在提升城市“烟火气”方面,18个省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入驻经营主体3932个,网红打卡地144个,带动就业近2万人,吸引客流6085万人。11个市部署烟火气集聚区236个,入驻经营主体1.9万户。

在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方面,93个开发区集聚经营主体达26万户,今年新增企业4.2万户。

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网络货运”发展迅速,集聚经营主体497家,其中入统企业达191家。

在发展楼宇经济方面,大同引进京东物流特色楼宇,太原小店区荣列2023年度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

“六项行动”提高发展质量

工作专班制定印发《2023年经营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六大提升行动”。

推动“个转企”。在大同、运城开展试点,“真金白银”给予奖励,截至9月底,“个转企”已达1291户。

推动“小升规”。制定规上工业企业净增方案,全省规下重点企业培育库收录企业1645户。

推动“规改股”。组织申报中小微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奖励资金,持续开展强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累计培育“规改股”1895家。

推动“股上市”。积极推荐我省146户中小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培育“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全省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5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8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9家。

优化涉企服务。重点选取50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编制集成服务办理标准,全面深化“一件事一次办”。20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省市两级及30%左右的县(市、区)实现政务服务超市“7×24小时不打烊”。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涉企政策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政策发布、匹配、精准推送“一站式”管理。截至9月底,平台共发布各类涉企政策2703条,上架可申报、可享受奖补事项406项。

紧盯问题治理 解决发展难题

紧盯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48条”“78条”中56项奖补政策落地,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完善机制、加快兑现,目前已兑现到位46项,2.5万个项目或企业、个人获得奖补资金31.82亿元。

紧盯营商环境政治监督专项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着力推动39个部门、11个市和山西综改示范区的1543个问题逐一解决,截至9月底,问题解决率达95.38%。

紧盯“新官不理旧账”“政策不兑现”问题治理,在省纪委监委统筹推动下,组织全省各级各部门开展问题自查和纠治,发现问题871个,解决569个,同步完善政府守信践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