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西日报(记者 陈贻泽)

编辑整理:双一流高教

刘宁在广西民族大学和南宁市调研时强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一周年之际,10月9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到广西民族大学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调研,到南宁市带头对开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行动”进行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遵循,不断推进广西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要巩固拓展第一批主题教育成果,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汇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更大成效,为壮美广西建设做出新贡献。

成立于2018年的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为广西民族大学的校级科研机构,入选由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发文公布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刘宁来到广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详细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以及民族学科建设等情况,对广西民族大学致力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勉励学校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充分发挥研究院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决策咨询等优势,做好理论研究阐释,形成更多具有先导性的成果,更好助力广西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南宁市万大农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蔬菜种子的研发、推广、生产与销售,涉及农学、园艺、水稻育种、植物保护等领域,建有200亩种子研发基地和150亩试验示范基地。在南宁市西乡塘区永安村,刘宁实地考察万大蔬菜种子繁育基地,详细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勉励企业依托广西位于北回归线南北的地缘优势,持续加大选种育苗等研发力度,把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效,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刘宁强调,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深入开展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建设农业强区。

在南宁市兴宁区鸡村,刘宁实地了解了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有关情况。“建设新型城镇化,规划要先行。”刘宁强调,要加强整体规划、整体推进,有序推进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的城市更新改造。要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行动,坚持“一县一策”,统筹谋划、精准定位,科学编制和完善建设方案,加强分类引导,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自治区领导王维平、农生文、周异决,以及南宁市、自治区党委政研室、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民宗委和广西民族大学负责同志等参加。

据介绍,广西民族大学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600亩,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是首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百校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小语种人才基地),国家“863计划”、“973计划”承担高校、“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孔子学院奖学金学生接收院校”,入选《环球人文地理》中国九所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大学之一,是“十二五”时期广西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