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欣月 制

青海在线网(文/祁万红)蘑菇,亦称菌菇,自然界的奇珍异宝,是一种非常有营养堪比高级补品的菌类,吃起来劲道、香脆,又余味悠长,是一种比任何家禽和动物肉还香的药食同源的珍品。

小时候,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丰富,肉是万万不敢想象的,口味淡的时候想要改善生活,夏日里就会想到大自然的馈赠——蘑菇。走出家门,村庄周围的树林、田野、地埂边,甚至腐木的凹洼处,都有蘑菇影影绰绰的身影。运气好的话,捡回来一小竹篮半篮子也无不可能。但要耐心地去寻找。蘑菇采集回来,去泥,清洗,切条,用少量清油放适量青盐清炒上一盘,当作下饭菜。然后面条饭就蘑菇,吃一口清汤寡水的素面条,再搛一口蘑菇送进嘴里,满嘴生香,真的是香的放不下筷子。清炒蘑菇就饭,两大碗洋芋面条下肚绝对不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自然界蘑菇的生长需要满足一定的温度和湿度,除了夏季其他季节难以生长,所以,吃香喷喷的清炒蘑菇,次数也是有限的。这种珍馐美味不是想吃就能随便吃上的。当然保存也很难。

长大后,上学、分配,逃离家乡,远远地参加工作,享受着有工资保障的新生活,活成了家乡亲戚们和乡邻眼里“吃公家饭的人”。虽然生活有保障了,把吃不上肉的穷困赶跑了,肉可以想吃就吃,想吃见天吃顿顿吃。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年龄的逐渐增加,慢慢的慢慢的,时不时感觉身体的那个“零件”开始“闹故障”了,表现出来的不是“抛锚”就是“罢工”。只能到医院去躺着。医生开出一长串检查单,除了抽血、尿检等常规检查,什么心电图、彩超、CT……就连价格昂贵的核磁共振都用上了。医生看着机器检查出来的单子,像老师教训不听话的调皮学生似的教训说:“三高”!又是“三高”,给你们普及多少次了,要健康就得少吃肉,可你们偏偏不听……”吓得我们噤若寒蝉,唯唯诺诺,不敢出声。回家后,刺指滴血,一表决心:纵使肉是一块“爱”,往后也要忍痛割“爱”,把好吃肉的习惯从生活中坚决踢出去。

可是,戒肉有难处,而且难处也不小。由于长期牧区生活的惯性使然,一时半会改不掉喜食羊肉牛肉的习惯和毛病,一听“羊肉手抓”“羊肉串””烤肉”,或者从摊子旁边路过……就眼热的不行,涎水直咽,挪不动脚下的步子。但是为了健康,尽量控制少吃,或者一半个月吃一次,已经逐渐成为我们退休后新生活的标准和行为规范,自觉遵循严守戒律。假若有一天“监守自盗”“明知故犯”,实在控制不住从冰箱一角翻腾出一块羊肉骨头煮上,也是在一边朵颐一边自责和小心翼翼,在充满矛盾的心理活动中享受“心惊胆颤”和“美食欢愉”的双重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肉,是越来越不敢多吃了。少吃肉、多吃素,成了老了之后生活的主题和“主旋律”。这时候,我不由得就对小时候吃过的清炒蘑菇就饭这道美食充满了热切的期待。从湟水河畔的家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陌生环境,从努力寻找生活的方向到逐渐适应陌生环境的生活,我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对家乡的野生白蘑菇非常期待,到了牧区之后慢慢转移到了仅产于广阔草原的小家碧玉似的黄蘑菇上。没吃过这种黄蘑菇的人可能不知道它是如何的好吃和珍贵,只有吃过这种黄蘑菇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到,这种黄蘑菇做成的青海人爱吃的面片,那香味简直是香到骨头里去了。

所以,我爱吃揪面片是有由头的。到现在黄蘑菇面片仍然是我的最爱。夏天的时候,偶然碰到市场里有人卖黄蘑菇,而且一说是祁连的,我会买上几斤。拿回家,抖土,切根,小袋分装,储存到冰箱里慢慢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对黄蘑菇情有独钟呢?还是让我谈一下自己的真切感受吧!参加工作后吃了在牧区草原上生长的那种小黄蘑菇。那种独特的味道和馨香确实别有一番风味。那么多人青睐黄蘑菇不是没有道理。这种黄蘑菇体型娇小,伞状,个大如拇指,呈淡黄色或褐色,颜色鲜艳,色泽明亮,外形和色泽占尽先机,看上去就非常吸引眼球。个大的蘑菇也不是没有,蘑菇因为生长,长得越来越大,长得太大了半个手掌大再采,味道劲道色香味都会下降很多。来买蘑菇的人也因此会弹嫌。站在卖蘑菇的摊位前,你就会听到商贩这样的吆喝声:“快来买,快来买,小蘑菇40,大蘑菇20……”看看,听听,小蘑菇比大蘑菇好吃有营养不是假话吧,单从价钱上就可以分辨出孰优孰劣。

我老家的白蘑菇买不上这个价钱,也鲜有人采摘了拿到大街上去卖。因为量少价低,少有人去尝试。尤其“蘑菇不隔夜”。因为隔夜的蘑菇会生白白的会蠕动的蛆,蘑菇一生蛆更没有人会再吃了。白白浪费了新鲜又营养的蘑菇不说,也损失了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是关键。但随着冰箱的普及,蘑菇不耐储藏的问题迎刃而解了。我们牧区的人家就是用冰箱储存的办法收购储备,留待和亲朋好友一块慢慢享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牧区草原上的小黄蘑菇,最佳采摘时间一般是雨后的次日。一场雨水浇透一块地。盛夏里,温度湿度都具备了生长条件,蘑菇一夜间就会生长成拇指大、纽扣大的一片金黄。这当口要抓紧采摘,不然长太大就不好吃了。采蘑菇,经常碰到黄蘑菇和“狗尿苔”,二者也是很好区分的。“狗尿苔”伞盖如巨,白色,有毒,不能吃。我刚来牧区的时候,有次和朋友们去山上采摘,把“狗尿苔”当成了黄蘑菇,自认为很懂蘑菇,结果采了半尿素袋子蘑菇回来,被懂行的朋友打落一地,奚落并严正警告一顿。“快扔掉,快扔掉,这是毒蘑菇,吃了会要命......”所以,采摘和如何区分毒蘑菇,从那一刻起我就记住了。

在我们那里,以前蘑菇这种东西鲜有人买卖,因为谁也不懂行情啊。现在则不同了,牧民们也懂得了蘑菇的价值,外人随便闯入私人草场采蘑菇也是不允许的。随着蘑菇市场的需求旺盛和价格的屡屡攀升,牧民们也把自家草场上采蘑菇当成了一项重要收入,甚至与出售牲畜和畜产品、采挖冬虫夏草药材、草场流转出租,并驾齐驱为家庭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年,我还没有退休,市场上营生蘑菇的商人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他们手里握着倒腾的虫草,也握着低价从牧民那里收购来的一大袋一大袋黄蘑菇。我软磨硬泡,凭认识和交情这层关系,也仅以30元一斤的价格收购了六七斤放到冰箱留着自己吃。我知道按随行就市价格,这些优质蘑菇完全在40元以上。我吃黄蘑菇,主要不是炒着吃,那样耗费原材料太大,不划算;而是炖汤,用黄蘑菇提味;揪面片也用黄蘑菇增鲜增香,我认为那简直是一绝。我做饭时,喜欢把黄蘑菇切成小块和洋芋片片、小油白菜,葱花或者蒜苗一块燷汤锅,这样做出来的特色面片或手擀面条,不仅色香味俱全,还有一种蘑菇特有的清香味和大山里清风徐来的旷野的味道。再仔细咀嚼咂摸品味,又有久违的家乡灶房做出来的美食风味和炊烟缭绕的麦草烧出来的香味。这种味道也可能就是传说中“妈妈的味道”吧!我不敢断言。

蘑菇,是我清贫生活里的一道调味剂,我把它视作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和珍品;如今,我们的生活跨入了小康,虽然物质条件越来越丰富,生活越来越丰盈,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医,但我仍然把它当作最大的诱惑和奢望。对于蘑菇的馨香和特有的风味,依然“痴心不改”“爱你没商量”,生活中把蘑菇和绿色有机蔬菜食品等同对待,从未偏废对它的钟爱和嗜好。感恩生活!感恩蘑菇!

祁万红,喜欢读书,热爱生活,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青海读书会签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