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0月11日是国际女童日,旨在关注和呼吁解决全球女童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促进女童权益的保护和发展。

这个节日的目的是提高社会对女童权益的意识,推动消除性别不平等、性别歧视和对女童的暴力行为。

国际女童日的设立是为了强调女童在社会、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权益,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机会、性别平等、婚姻和生育权、健康和营养等。

这一天也提醒人们女童面临的挑战,如贫困、性别暴力、早婚、性剥削和受限的教育机会等。

然而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女童却成为尴尬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叫“娣”的女孩,最后去哪儿了?

在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上官鲁氏是一个生育了八个女儿的母亲,她们的名字分别是来弟、招弟、领弟、想弟、盼弟、念弟、求弟和玉女。

这些名字象征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育男孩的渴望,以及对生女孩的不满和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重男轻女是中国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限制了女性争取性别平等的进程。

然而,即使在今天,一些陈旧的封建思想仍以新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对女性造成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少女子困于“娣”的尴尬与无奈)

重男轻女的背后,却也造成了新生儿性别失衡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整体上中国的性别比例呈现出男多女少逐渐增大的趋势,也就是新生儿中男性的数量明显多于女性

郭志刚教授在对200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宽松的地区,新生儿的性别比例相对正常,男女比例比较平衡。

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严格的地区,新生儿的性别比例明显失衡,男性的数量远远超过女性。特别是在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区,这种失衡现象尤为严重。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重男轻女观念的存在,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娘道》就曾因重男轻女现象而引起争议)

由于家庭对于男孩的偏好,一些家庭可能会采取性别选择性堕胎或其他手段来确保生育男孩。这导致了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况。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新生儿性别比一直偏向男性

在某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这种失衡更加明显。一些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性别比例失衡更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性别比例失衡对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是"剩男"问题,即男性多于女性的情况下,一些男性难以找到合适的婚姻对象。

此外,这也可能导致社会性别不平衡、性别歧视和家庭暴力等问题的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生男孩,孕妇甚至不惜身体健康而吃“转胎药”

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长期存在,尤其在独生子女或“一孩半”政策的背景下,再加上技术的进步,这种思想就变得更加扭曲和严重。

人们开始采取各种手段来追求生育男孩的愿望,因为他们认为既然只能再生一个孩子,那就应该努力生一个男孩。

新生儿性别比是衡量这种现象的一个直观指标,性别比越高意味着人为干预胎儿性别的行为越多。这种干预可能包括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性别选择,或者采取传统的非科学方法,如喂孕妇吃所谓的“转胎药”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种所谓转胎丸的新闻图片)

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这些所谓的“转胎药”能够改变胎儿的性别。性别是由父母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不是由药物或其他外部因素决定的。

此外,使用未经验证和不安全的药物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的风险。这些药物可能含有未知的成分,可能导致母婴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在孕期,孕妇的身体特别敏感,需要特别谨慎对待任何药物的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浙江永嘉曾破获一起特大“寄血验子”案)

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还需任重而道远

随着性别比例失衡逐渐加大,政府、社会也对于性别比例失衡问题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加强宣传教育,提倡男女平等观念;加强对性别选择性堕胎和性别歧视的打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措施,鼓励家庭生育女孩等。

这些努力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观念,但解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仍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广泛的社会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靓颖这句话,女孩们应该都深有体会)

而今天,国际女童日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纪念日,旨在促进全球社会对女童权益的关注和行动,为她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在这一天,各种组织和机构会组织活动、宣传运动和倡议,以提高公众对女童权益的认识,并促进政策和行动的改变,以确保女童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

然而,要真正改变这种现象,还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加强性别平等教育、提高女性地位、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督和执行等。

看来,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亲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卢文忠,钟文苑. 女权主义视阈下的当代中国性别失衡治理研究[C]//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妇女与家庭研究中心,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2014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治理现代化” 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14:31-39.

【2】李树茁,孟阳.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口性别失衡治理的成就与挑战[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6):57-67.DOI:10.15896/j.xjtuskxb.20180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