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鬼,尽管他们参加革命时都还是些娃娃,后来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1、萧华(1916年1月21日-1985年8月12日):江西兴国人,开国上将。

出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一个贫苦的泥瓦匠家庭。1927年11岁的萧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青年干社”,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纵队来到兴国城,萧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主持举办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上,13岁的萧华是年纪最小的,他深深地被毛泽东所讲的内容吸引,也成为了萧华走上革命道路的启蒙老师。后来萧华担任红4军军委青年委员时,对罗荣桓说:“我看这个孩子,日后大有出息!”

1955年,大授衔时年仅39岁的萧华被授予上将衔,成为了年纪最小的开国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谭启龙(1913年1月-2003年1月22日):江西永新人,原中顾委委员、中共四川省委原第一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启龙

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的农家中,1928年只有15岁就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作为永新县贫农团的代表来到瑞金学习,在开会期间,毛主席经常指导谭启龙读书学习,亲切地叫他“放牛娃”和“红小鬼”。

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谭启龙留守中央苏区。当时的情况留下来意味着九死一生,靠着灵活多变的游击战,谭启龙与战友们幸存下来,后来以他为首开创了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

解放后,曾当过五个省的省委书记,六次担任省委书记,可谓是战功赫赫。去世后,邓小平给个人题词的只有谭启龙一个:“人间重晚情——书赠谭启龙同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间重晚情题词

3、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

出生在湖南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12岁的他在里仁学校操场上旁听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1929年只有14岁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 年18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中央苏区团的建设和青年工作中成绩卓著,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红小鬼”。

抗战时期,抗大第四期一大队学员移往瓦窑堡前,毛主席送行时说:“……一个是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他的年龄比你们大不了多少,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热爱学习、朝气蓬勃的‘红小鬼’,现在还不断写些文章在报上刊登,很受读者的欢迎。希望你们以这两个同志为榜样,好好地学习。”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前,组织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推动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耀邦

4、陈丕显(1916年3月20日—1995年8月23日):福建上杭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

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官余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13岁的他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召开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时,他负责站岗放哨和毛主席偶然相识,会议期间,毛泽东常常有空和陈丕显等“红小鬼”聊天,使得陈丕显有幸直接聆听毛主席的教导,受益匪浅。1931年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长征开始前由于年龄太小只有19岁,留了下来跟随陈毅元帅等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才32岁的他是当时我军最年轻的兵团政委,领导华中地区军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战役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勋。

建国后,协助陈毅元帅治理这个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后来担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丕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