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黑旗军”原本应募帮助越南王室平乱剿匪的广东兵勇,先于同治十年(1871年)击毙法将安邺,复于光绪九年(1883年)纸桥之役中,令法国海军大佐李威耶命丧北圻,由清廷以提都记名简放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次年又败法军于临洮府,部将冯子材复与法军肉搏决战克敌于镇南、谅山。这几场胜利,在清末连连败于列强之手的记录中,可说是弥足珍贵。
孙中山先生于1907年发动镇南关之役前,即曾批示党人招募黑旗故旅,以收腕臂指爪之效,亦可见“黑旗军”之能征善战,绝非虚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香林教授于1936年元月辑校的《刘永福历史草》一书,收录了一段与“黑旗军”有关的天文异象观察记事。时间为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十二日夜间,刘永福部将农秀业应越王女婿张驸马之请,大胜以黄旗为标志的部众之后,当天夜空出现了两星相斗的奇景:“忽然空中一声崩响,天门大开,随即大炮声,其天内之山川树木屋舍人物,凡各飞潜动植,无一不如人间,少时有两星如斗大,一团红光如火,互相打击,击来击去,一星渐渐趋下,一星近之,其趋下之星,忽然一声,大响碎散,红花四射而没,其在下之星,遂后上,从天门而入,忽然一声崩响,天门遂开,又大炮三响。人人共见共闻,莫知其缘故。……姑志其异,以待后之研究天文者。”
此一天文异象,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近年颇为热门的“不明飞行物”或“飞碟”现象,但若仔细比对相关的节气与情境,前文所记述的两个相互追击的红星,更有可能是西方科学文献报告所称的“雷球”奇景。所谓“雷球”是泛指常在暴风雷雨中呈现的一种会四处流窜的发光球体,其大小略如一个橘子或葡萄柚,存续的时间只有数秒钟,在西方相关文献中对“雷球”最早的目击报告是在19世纪初。在目击报告中通常都观察到“雷球”出现时,不但伴随着某种声音和气味,有时会造成物件缺损,甚至人畜受伤。1936年时,由天而降的红色大“雷球”曾击中目击者的屋舍,切断了电话线,烧掉了窗框,并钻入下方一盆水,使之沸腾后消失。
尽管西方学界对“雷球”现象研究不辍,但至今仍然无法掌握确切的理论,足以解释并精确剖析此种有如精灵的自然现象。
综合历年各方观察所得,“雷球”现身时约有以下各项特征:
1.出现:多数“雷球”均在雷雨中发生,且经常与自云端而下的闪电同步出现,离地面只有数米,亦有“雷球”出现时并无闪电发生,有些“雷球”则出现在半空中,离地甚远,而且它们被观测到是由云端直接落往地面。
2.外观:“雷球”一般均为球状,直径通常在10厘米~20厘米,在已知的报告中,其大小由1厘米至1米均有,其色泽通常呈红色,橘色和黄色,光度并非特别耀眼,但可在白天清楚地见到。有些“雷球”会在存续期间改变大小和亮度。
3.存续时间:一般情况只有不到5秒的时间,有若干报告指出有延续超过1分钟的例子。
4.移动方式:通常以每秒数米的速度作水平方向的移动,它们也可能在半空中静止不动,或者自云层向地面陡降,“雷球”受到重力下沉的影响,故并非经常会上升,许多报告指称它们在移动时会作自轴旋转,有时它还会在类似地面等坚固的物体上弹跳。
5.热度、声音、气味:虽然极少有关“雷球”热度的观测报告,但确有“雷球”烧掉谷仓、溶掉电线的先例;1966年的一份报告指称它击中一处池塘时,发出的声响有如扔进一块烧红炽热的铁块,在气味方面,通常被形容为辛辣而令人嫌恶的味道,有点像臭氧、燃烧的柏油或是氧化氮。
6.会吸引“雷球”的目标:报告中经常指出,它会被金属物件所吸引,例如铁丝围篱、电话线等,一旦“雷球”现身,便会沿着这些物件行进;“雷球”经常循着纱窗、烟囱进入屋舍,有些还干脆从室内电话机上冒出来,亦有报告显示会在像飞机机体那样全是金属的空间,发现其芳踪。
7.消失:“雷球”消失时不是悄然无声,便是爆炸式的伴随着巨响结束;悄然而逝的“雷球”消逝的速度可快可慢,但伴有巨响的消逝方式则肯定是急促的。有些报告指称,它们在消逝后会产生迷朦雾气或者残留物,有时“雷球”还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更小的“雷球”。
有关雷球现象的研究,前苏联的成就似乎超越了英美等国,1955年由俄籍学者史提多尼可夫所发表的论述曾由美国政府译为英文,其中收集了颇多在俄境观测所得的“雷球”奇景,其中值得与“黑旗军”战场奇遇对照的情境包括:“雷球”也会在宁静无风的夜晚发生,它会加速行进,同一时地出现“雷球”的数目曾多达5个,它现身时会发出嗡嗡、吱吱、劈啪之声,消逝前会发出振耳巨响。
“黑旗军”在越南北圻所目睹的天文异象,并不完全符合“雷球”现身的情境,例如前文所指“天门大开”一如人间的景象,均非西方文献所能类比,如果夜空也能出现“海市蜃楼”,则前文所述景象尚可合理解释,若此项推论无法成立,则此百年前天文奇观又只能“存而不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教授刘振荣的推断,如果自然条件符合,以全反射现象在夜间产生“海市蜃楼”的景象,亦非绝无可能,只是目前西方学术文献中,尚无类似的观测实例可供引证。
唯前文所述:两星互击、一星散碎、一声崩响等描述,均极近似“雷球”现象。如果古人记述观察正确的话,这件“雷球”目击事件还可能提供了“雷球”在夏夜凌空而下,其中一个“击落同伴”后,未立即消失且又昂然上升重返天际的特例,而且这两个雷球大如米斗,较西方所记述的葡萄柚般的体积大了许多,倘若这些谜团得以合理解析,“黑旗军”的官兵在神怪联想之外,的确留下了一笔可贵的天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