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强的几句话,让襄阳很尴尬!

原创 李万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襄阳,尴尬了。

10月11日,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主持人对唐国强和另一位演员说:唐老师对三国历史故事也是非常的感兴趣,今天来到了我们襄阳,二位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襄阳在三国这段历史当中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唐国强说:占着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为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刚才书记也讲,他把诸葛亮概括的非常详细而且有高度,我确实讲不出什么来,但是我有一个印象,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就介绍过自己。

接着,唐国强朗诵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国强朗诵一段后,特别补充道:他介绍了自己啊。

意思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诸葛亮的自我介绍。

台下哗然,伴有欢呼声。

诸葛亮躬耕地究竟是在襄阳还是在南阳,两地打了上千年的口水战。

如今,唐国强在襄阳的舞台上,一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虽然尴尬的襄阳,但尊重了历史。

唐国强是94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扮演者,他演活了“诸葛亮”,当然也研究了诸葛亮。

所以,他即使站在襄阳的舞台上,也不会说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篡改为“襄阳”。

唐国强是个明白人。

10月10日,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襄阳,开了一个大玩笑!》

文章说,8月16日,襄阳在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宣传筹备会上,提出一个“襄阳,远不只三顾,襄见恨晚””的口号,现场还展示了“襄阳四圣”等等。

南阳人当然不愿意了:这不是和南阳对着干吗?

早在去年4月份,南阳市就发布南阳城市形象宣传语:“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

如今,襄阳提出“襄阳,远不三顾”,非要压南阳一头。

“不只三顾”,难道还能“四顾”“五顾”?这等于襄阳不打自招,承认了南阳才真正是诸葛亮的“躬耕地”。

更可笑的是,襄阳还同时请出了刘秀、孔明、孟浩然、米芾4位老先生做“襄阳城市形象的代言人”,还美其名曰:“襄阳四圣”。

所谓“襄阳四圣”,也疑似对标“南阳五圣”。

“南阳五圣”是商圣范蠡、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谋圣姜子牙,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推进着历史的进程?

两地的“圣人”能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

长期以来,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也让诸葛亮很郁闷,鹅毛扇也挥不去满腔愤怒。

为什么呢?

就因为几个砖家挤在书斋里嘀咕了一阵子,就把他老人家躬耕地弄了一个“乾坤大挪移”:从河南南阳“挪移”到了湖北襄阳。

襄阳玩得更花哨的是,又是改地名,又是改教材上的“注释”,又是建设仿古建筑,弄得瓜众一时难辨“襄阳南阳”。

诸葛亮也感叹自己“糊涂”了:你你你襄阳,欺负山人不能与你当面对质不是?他恨只恨当年没有人事档案,没有户口迁移证明,没有土地承包合同或开荒证,也没弄一件农具刻上自己名字流传下来。好在,他亲自写的《出师表》还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言犹在耳,他亲自种过地的地方就是南阳嘛!

另外呢,襄阳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似乎也有点不伦不类。

为什么呢?

诸葛亮少年时岁叔叔来到襄阳,17岁的诸葛亮便离开襄阳,北上当时的一线城市南阳,在南阳郊区卧龙岗开荒种地,“隐居求志”。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已经“躬耕”10年。10年躬耕堪比十年寒窗,他以“隐居”的名义进行社会活动,朋友圈渐渐扩大,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

这一年,刘备慕名而来,“三顾茅庐”,二人在草庐中“答对”,纵论天下形势,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目标。

所以,第一个有资格举办诸葛亮文化节的城市是南阳,第二个是诸葛亮的出生地山东临沂,第三个是他建功立业的城市成都。

襄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好比在哈尔滨举办泼水节、在广东举办冰雕节、在三亚举办沙漠节、在新疆举办海洋节......

尴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