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凤凰卫视的主持人说哈马斯的突袭打破了以色列“和平派”的梦想,逼迫以色列彻底放弃和平,以强权应对巴勒斯坦。

这种言论中,港人的“殖人心态”曝露无遗:人家虽然欺负我们,但我们还过得去,千万不要反抗,不然人家会杀了我们!

这种“殖人心态”,不能说一无是处,因为,这种“殖人心态”是不分对象的。昨天对英国总督是这种心态,今天对大陆也是这种心态。只要解放军驻扎(时不时在他们面前跑跑步),他们就翻不出什么花来。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曾经被殖民的地区,必须有军队过去驻扎的原因——殖人心态只服强权,跟他们讲道理反而得寸进尺!

因为这种“殖人心态”导致最有权势的本地人失去“自主性”(有自主性的也早就被打压了),一旦英国总督离开,他们反而变成无头苍蝇,各种内耗,直到新的强势“头脑”出现。而这个过程,也恰恰是新加坡经济能够超越香港的原因所在,因为新加坡的领导人是内部产生的(无论产生的方式如何,终归是内部产生的),具备团结各种内部力量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殖人心态”,说到底就是一种个人的小富即安。其实,如果所有人都能够小富,那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在香港这种背靠十多亿大陆市场的几百万人规模的“小城市”,是可以实现的(尽管大多数人也仅仅是小康水准,但好歹也是小康)。然而,每年出生人口都比整个香港总人口还要多的大陆,是绝不可能靠“被殖民”让绝大多数人过上小康生活的。当初某前辈让美国人试着接纳中国每年上千万的出生人口到美国,这话把美国人吓傻了,于是赶紧在边境修隔离墙(虽然不是为了防中国人偷渡,但功能是类似的)。美国跟中国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很多事情大家彼此心心相系,这不是殖人能够理解的。

所以,香港某人无法理解大陆为什么宁愿不穿裤子也要搞原子弹,就如同当初美国为何非要独立而不是继续开开心心做英国臣民,就如同今天为什么巴勒斯坦人放着好日子不过(用主持人的话说:他们可以到以色列人的工厂打工,工资比在巴勒斯坦强十倍)而非要跟“对他们好的人”(主持人:以色列一直在改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刀兵相见?

其实,中东那旮沓,人家以前过得挺美的,大马士革、巴格达,人均收入不低于纽约。但凡历史上辉煌过的民族,总有一拨人不愿意当殖人。

而所有的殖人心态,是出不了大情怀的。即便大多数殖人能够“小康”,但也绝对是压力山大紧巴巴,多余的财富不是被殖民者拿走就是被殖民者的代理人拿走,不顺从的言论也绝对成长不起来。这也是为什么香港电影最火爆的时候也就那样,跟美国、法国的电影没法比,跟今天大陆的电影也没法比。有些事情,跟“小富即安”是完全矛盾的,比如某些所谓“宁死不屈”的大格局、大情怀,在殖人中有,但殖民者不会让这种声音成为主流,他们宣扬的主流是“富裕、放纵、享乐、顺从”。

香港如此,未来对岸也是如此,不要以为他们今天闹得多欢,他们闹得欢不是不怕死,而是觉得有人撑腰,这个撑腰的要是腰断了,你看他们老实不老实。

小富即安的人最好拿捏!反而是最穷的人不怕死。谁解决了最穷的人的生存问题,也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当初那么强大的德国战车都没能把犹太人怎么着,今天以色列反过来还想把巴勒斯坦人怎么着?都说犹太人最聪明,就这?最聪明的一拨人混到这个份儿上?

想到这里,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中华民族,逆势的时候不畏强权,顺势的时候不欺负弱者,无论是古代的历史还是今天的少数民族关系,都展现了我们这个文化强大的生命力、融合力。

上善若水,能润万物,能击一切。然而,竟然还有很多国家想不明白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