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杭州第19届亚运会乒乓球、霹雳舞项目场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相关体育展示工作的导演王小萌,这两天回到北京家中,准备好好休息,陪陪家人。

亚运会期间,一名女播报员播报乒乓球女团颁奖典礼的视频火爆网络,自信大方且充满力量的播报收获大量点赞。

在视频中,一位一直在背后拍播报员,掌控节奏的工作人员也被细心的网友捕捉到,并被亲切地称呼为“拍拍员”。

王小萌就是这位“拍拍员”。

王小萌和英文播报员李吉理的合照。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小萌和英文播报员李吉理的合照。受访者提供

场上出现求婚,5秒秒切BGM

背后是两个月的准备

这次回北京之前,王小萌已经离家两个多月了。

两个月前,他和团队一起来到杭州,来到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开始筹备体育展示相关工作。

说实话,在这次亚运会之前,公众对这个工作知之甚少,且听王小萌慢慢说。

“体育展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王小萌介绍,提前一两个月团队就已经完成了包括开场、运动员出场、比赛间隙、互动、颁奖典礼等多个环节的脚本,“赛会期间,我们还要每天根据竞赛单元、比赛流程重新梳理、调整。”

王小萌在工作中。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小萌在工作中。受访者提供

王小萌举例,比如乒乓球女单比赛,按照赛程每场比赛会持续一个小时,但双方实力有强有弱,中国队可能20分钟就收工了,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场次可以比拼四五十分钟,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间场时间,去安排音乐和互动,“时间长的可以安排一些互动,比如KISS TIME;时间短的就只要放首歌或者安排DJ打个碟,总之不能让观众无聊地等着。”

光音乐,王小萌和团队就准备了数百首。当乒乓球赛最后一个比赛日,场上出现求婚的时候,他们在5秒内把BGM秒切到了《今天你要嫁给我吗》。

王小萌打趣:“正因为有充足的准备,才能接住这‘泼天的点赞’。”

这届亚运会备受称赞的灯光秀、音乐、DJ、播报员等等,都是体育展示团队工作的一部分,“观众们可能就是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灯光秀,一首契合度很高的音乐,但这其实背后是一个团队很长时间的工作。”

就比如中英文播报员,为了保证播报每个运动员的名字不出错,训练期间,王小萌就和四名中英文播报员一起,前往每个队伍确认发音。

“我们用音标和视频,准确记录了200多名运动员的发音,念对名字是最基本的尊重,也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

整个体育展示团队。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体育展示团队。受访者提供

背景音乐还是灯光秀

全都在“整花活”

做为幕后总调度,把控好场上的节奏是王小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我常说,自己就是他们的眼睛。”“拍拍员”每一次拍背都是他对场上节奏的掌握,“只有当所有人就位,仪式才能开始;当每个步骤做完,才能让下一个环节进行……中间有任何的偏差,都是事故。”

这一切,是王小萌近十年体育展示工作积攒的经验。

军运会、大运会、全运会……这当然不是王小萌第一次参加综合性赛事的体育展示工作,这届亚运会却是最让他亢奋和难忘的一届。

“这是我参与过最棒的综合性赛事。”

作为“始作俑者”的场馆,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凭借乒乓男团夺冠后的一首《我是如此相信》火速冲上热搜,和奥体中心游泳馆一起成为第一批火出圈的体育展示团队,“以往的比赛,可能为了求稳用了更多无歌词的旋律音乐,但这次我们用了观众耳熟能详的歌曲。”

比如,周杰伦的歌,王小萌和团队就准备十几首。

“一下子就能引爆全场,带动观众的气氛,为什么不用呢?”

到了后期,所有的亚运场馆,无论是背景音乐还是灯光秀,甚至是互动环节,全都在“整花活”。

“这是一种正面的‘卷’,不仅仅带动了观众参与比赛的热情,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中国人的自信和青春。”

体育展示的效果。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展示的效果。受访者提供
体育展示的效果。受访者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育展示的效果。受访者提供

再多好的创意,也需要有好的观众

马上回来备战亚残运会

从9月24日乒乓球项目开赛,到10月7日霹雳舞项目结束,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可以说是赛程最长的场馆之一。

“累肯定是累的,但是看到听到观众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就很值得。”结束亚运会的工作之后,王小萌和团队就短暂休假了。10月16日前后,他们还将回到杭州,准备亚残运会的工作。

团队已经听说了,亚残运会的赛程要短一些,但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要诞生的金牌数,那也是不少的。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小的压力,我相信我和团队一定可以完美出色完成亚残运会的体育展示。”

对于杭州,王小萌直言,“杭州的观众真的就是最棒的。”

他解释,再多好的创意,也需要有好的观众。

“这届亚运会,观众在互动环节参与度很高,对于我们的回应也很强烈,让我们也很享受、很乐在其中。”

王小萌还提到,这次亚运会在体育展示上的出色表现,也给他们这个行业注入“活水”,也提高了行业标准,“相信未来这个行业会有越来越多出彩的作品,也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提供更多青春的创意。值得期待。”

借着举办亚运会的东风,杭州也提出要建设国际“赛”“会”之城,相信未来将有更多的国际赛事来到杭州。

这位“拍拍员”感觉,未来的日子里,自己将会经常来到杭州,参与到各个赛事的工作中去。

潮新闻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王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