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行业从没有如此有意思。

这是我今天看完天龙Denon PerL系列真无线耳机发布会后的一个感受,当然在开头我不会先聊产品,更不会详细聊使用感受啊、音质这些,因为如果只聚焦在产品本身,就发现不了“HiFi”领域原来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变革”,也不会这么有意思。

从广域来讲,HiFi必然是“小众情趣”爱好,这个即使你不赞同,也得同意,而且辐射的“面子”相比较更为大众的手机、汽车有着量级的差异,不管是消费者还是供应链、乃至品牌都是如此。

小众、情趣、个人属性、奢饰爱好,这是大众为HiFi贴的标签。

这些闲情逸致的词条很难和“大资本”沾边,更不用说出现在他们词典中。

但看似格格不入的关键词,正随着苹果带来的真无线耳机这个品类,逐渐打破两者的“次元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看来,真无线就是打破两者次元的“达摩利斯之剑”,它可能会带来一场真正的“博弈”,而让我好奇的是,资本涌入,确实是会让HiFi品牌得到良性发展,这是绝对正向一面的,但不要忽视,“资本逐利”,如果投入的研发以及供应链乃至渠道“辜负”了资本,并没有获得利益,对于HiFi品牌来讲,就会处身在危险境况下。

被收购之后?

不难从目前大众耳熟能详的品牌来看,比如森海塞尔,比如AKG,这些在HiFi玩家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在HiFi市场中的表现已经目不能用“过得好”来形容了,对于大众用户而言,似乎只有在准备购买大牌真无线耳机时候才会想起他们;而对于HiFi玩家来看,产品更新周期慢,形态变化不大以及声音风格变化就会造成品牌印象“隔断”化,老烧不认新入烧玩家觉得会有更好选择。

比如森海塞尔已经被瑞士,索诺瓦集团(Sonova)集团以2亿美元收购;而AKG已经被哈曼集团收购后又被三星收购,暂且不从财报上来分析被收购后的宏观利润表现,因为这些品牌覆盖的消费级和专业级产品过于复杂,如果只从微观大众消费市场这一个角度来分析,就能够看出来,这些传统品牌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旗子”,市场什么火做什么,什么利润高做什么,承然对于品牌来讲,让大众接受到更出色产品确实有利于板块扩张。

但过分依赖于品牌效益,而没有节制的推出真无线耳机产品,同时卷“价格”,这对于品牌来讲百害无一利,尤其对于根深于消费者心目中的HiFi品牌,千篇一律的外观设计、声音和体验,看似繁荣实则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

对于收购的品牌来讲,背靠HiFi品牌赚块钱会迫使品牌迅速衰落,而这些资本只盯上了真无线这艘快船,也确实并无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相关数据来看,中国蓝牙耳机市场在2023年第二季度呈现出明显的复苏迹象,出货量达到了2527万台,同比增长9.9%,这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而真无线耳机无疑是最大的增长点。在二季度,真无线耳机出货量达到了1804万台,同比增长8.7%。

但实际面对的问题是,背靠大厂的HiFi品牌虽然远比纯HiFi真无线耳机体量更大,但面对苹果这样的对手时,依旧会拳头一紧,这似乎是一座无法越过的大山,因此。

如果从生态来和苹果碰头自然会输得很惨,但如果依旧发挥HiFi品牌最为传统的声音优势,其实是可以实现部分“弯道超车”的,尤其是背靠“资本”的众HiFi品牌。

比如被医疗技术公司Masimo Corporation收购的拥有Denon天龙,Marantz马兰士,Polk普乐之声,Classe架势,Definitive Technology 狄分尼提,Boston Acoustics波土顿声学和Bowers &Wilkins宝华韦健等多个著名品牌组成的全球消费者提供优质、高性能音频产品的领先创新者Sound United,就通过自身在消费级产品的积累与Masimo Corporation技术相结合。

真正在“实打实”为传统HiFi圈带来一些“变革”。

注意,这里的变革是依托于不破坏品牌调性基础上进行的

真无线的“达摩利斯之剑”

对于真无线耳机来讲,其实从目前单元技术、无线协议以及传输效率来看,已经足以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对于发烧友来讲,现阶段高码率足以满足挑剔的玩家。

但即使用的技术再先进,传输码率再高,即使有丰富的听音经验,如果听到的声音不是器材调音师本身想传递给我们的,这就会“降低”对于品牌期待,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讲,很有可能会建立错误属性;而对于有一定听音经验的烧友,会对品牌声音产生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Denon天龙推出的PerL系列真无线蓝牙降噪耳机搭载的Masimo AAT自适应声学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了传递品牌正确的声音到消费者耳朵中,让大众消费者知道这是正确的声音;让发烧友知道Denon天龙声音风格传承下来了,本质上是品牌爱惜羽毛行为。

这套来源于Masimo的技术其实最早被应用灾难婴儿听觉测试中。大家知道因为婴儿无法通过语言表达,因此就需要借助科技手段来“传话”,来告诉成人婴儿对于声音的敏感度,因此这样的技术原理也可以应用在每个人的耳朵中,这样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测试出自己对于声音的敏感程度,简单举个例子,本来低频量感可能很大,但是个人体质对于低频并不敏感,就会觉得低频量不够,而判断出这耳机不行,有了这项技术,它会通过发出各种频率的测试音,测试出内耳产生的微弱耳声发射,之后检测出用户的耳朵对每种频率的敏感程度,最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我个人强烈感觉是应用了端侧大模型)来整合检测信息,创建出一个更佳的专用听觉配置文件,通过算法提升低频量感,这样从耳机出来什么样的声音,我们就会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它相当于一个动态调节补偿功能。

不要小看这个算法,我们每个人会随着年龄增长会失去对某个频段的感知,有了这项技术后,我们就能一直听到“原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中华区总经理孔志强先生

就像天龙大中华区总经理孔志强先生说的:个性化聆听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需求。每个人的听觉特点各不相同,而天龙PerL系列耳机将为您带来绝佳的个性化音质,让您沉浸在纯粹而动人的音乐中。今后,天龙也将继续致力于改进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卓越的体验。

当然除了蕴藏在机身内部这项技术外,如果想要表达出天龙声音,仅仅凭借自适应算法还不够,它只完成了“传输”过程,10mm三层钛合金、Apt-X传输协议以及降噪和通透模式的加入,都是保障音质重要一环。

所以Denon天龙推出的PerL系列真无线蓝牙降噪耳机采用“别具一格”的设计,也是为了保障音质。

先“下手”为强吧

Masimo AAT自适应声学技术是Denon天龙PerL系列独家秘籍,这也回到了开头我讲的,如果背靠资本,为无线耳机音质传输带来了“变革”,这绝对有利于品牌,其实从现在Masimo Corporation下放技术到Denon天龙真无线产品,这样从B到C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双方促进品牌发展的博弈结果,如果稍作引申,如果未来Denon天龙PerL系列不再“独占”Masimo AAT自适应声学技术,那么Denon天龙在面向市场的竞争优势是否还会像有新技术加持初期一样的迅猛?

这是Denon天龙这个创立一个多世纪品牌的新挑战,而也会面临和Masimo Corporation新的博弈,这种未知博弈对于双方来讲,是促进还是会面临新的境遇?

或许是Denon天龙应该先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