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继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自10月7日爆发冲突以来,两国目前正在紧张地交火中,局势严峻程度近年来前所未有。据72小时内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双方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600人,伤员超过6400人。

哈马斯武装团体对以色列音乐节区域实施了轰炸,而还不到半天,以色列方面开始对加沙地区实施打击,并宣称要切断加沙地区的供水供电。

显然双方的仇恨和矛盾已经让彼此昏了头脑,把所有平民也纳入了报复的范畴。以方的特种部队副司令甚至在哈马斯的袭击中身亡。

日渐混乱的中东局势

在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对以色列实施空袭后,以色列方面突然暴起,出动大量兵力和武装力量进攻加沙地区,同样对作为哈马斯主阵地的加沙地区实施了大面积的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甚至直接表示:我们国家正在战争状态,我们将让他们哈马斯付出代价。不过,局面也并没有像以色列想象的那般顺利。随着以军进攻加沙地带,黎巴嫩真主党也正式宣布加入,开始对以色列的阵地展开打击。

冲突的引燃者哈马斯武装更是公开声明:现在最伟大最光荣的历史已经开始,所有巴勒斯坦人都要站出来。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巴勒斯坦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政党并非哈马斯,作为激进的武装组织,哈马斯成功占据了边境的加沙地区,直面以色列的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事实上,以色列也随着目前的军事行动对叙利亚展开了一些袭击。而以色列事实上长期占领着一部分叙利亚的国土未曾归还,是实际上展开侵略的一方。

这些国家因为巴以冲突纠缠在一起,积累已久的矛盾转化为了强烈的战争热忱。而激烈的军事冲突,造成了地区民众们毫无必要的流血牺牲,令人叹息。而巴以双方释放出的强大军事力量,远超本身应该拥有。它们的背后又有什么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迅速分立的国际局势

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对以色列的遭遇积极声援。美方甚至大手一挥,直接向以色列军方提供了军事援助,承诺提供装备来“保障以色列的合法权益”。然而美国没有想到,本次巴以冲突会遭受如此大的阻力。

要知道首先发动袭击的是哈马斯武装,数千枚火箭弹成功冲破以色列的防空系统,对以色列地区实施了有力的打击。哈马斯也曾进行过火箭弹攻击,规模却小很多。而这次的袭击,本不应是一个地方武装拿得出手的。显然在哈马斯背后,也有强大的国家提供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官方也正式站出来,宣称将力挺哈马斯武装,同时号召中东地区所有阿拉伯国家对抗以色列。由于以色列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代理人,对周边国家表现得过于强势,因此遭受到了大部分中东国家的一致声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冲突中,也有中俄等国家保持理智,呼吁双方尽快停止战争,开展谈判,不要再造成更多的无辜人员伤亡。由于加沙地区的激烈军事冲突,当地的粮食援助与物资分发工作已经被迫停止,而联合国在当地的救济机构表示,当地紧急避难所的收容能力已经接近饱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淡出视线的“干儿子”乌克兰

巴以冲突愈演愈烈,最紧张的并不是中东地区各打算盘的这些国家,而是遥远的乌克兰。泽连斯基甚至紧急发表了一段讲话,虽然矛头指向俄罗斯,称“俄罗斯对煽动中东战争有兴趣”,会“侵蚀全球的团结”。

不过在局面如此紧张的当下,如此表态不明朗的掺和一脚,目的显然是吸引西方国际社会的目光。毕竟随着西方社会对以色列方面的侧重,自己受到的实际支持或许会变少,从而在俄乌冲突中陷于不利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乌克兰的老大哥美国,这几个月还面临着联邦政府停摆的危机。针对乌克兰这个“长期无底洞”是否要继续支持的问题,美国议院内部也是争得不可开交。这次能有新的“匕首”刺向外部地区,自然是会更侧重新的尝试。

这次美国也确实给了以色列大力的支持,直接派出航母战斗群直冲地中海,对阿拉伯国家进行实打实的战略威慑,阻止可能干扰战局的其他势力。当然目前来看,美国此举最大的防备就是伊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乌克兰可从没有这样的待遇,受到美国航母级别的“保驾护航”。战略地位的转移,似乎已经非常明显,乌克兰政府的紧张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巴以冲突爆发后,平民的伤亡让人感到痛心。也正是在这种无差别打击的局面下,更应该呼吁双方先停火,好好进行交流谈判,做出更具有人道主义的行为。而不是像以色列,甘愿做代理人战争中的匕首刺向邻国,肆意释放仇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而这件事归根究底,也不应该是所谓的“中美冲突”或是大国博弈。任何国家都应该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在国际交流中也需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一味跟在西方社会身后示好。

和平与稳定从来都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护才能实现,美国同时在多个国际事务中显露出不当的大国形象,更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