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胥无,也有写作宾须无的,是同一个人。

在齐桓公姜小白还是齐国公子的时候,宾胥无就随着公孙隰朋、鲍叔牙等人跟着姜小白混在一起了。当姜小白逃亡去莒国的时候,这哥仨也是紧紧相随,有着患难之交的情份。

姜小白的哥哥,有一个叫做公子纠的,当年也在逃亡了,他去的是鲁国,跟在公子纠身边的有来自王城洛邑召公家族的召忽,鲍叔牙的好友管仲等一行士子。

他们选择逃亡,大约是在公元前694年,这一年齐襄公即位第五个年头,因为这一年齐襄公失手杀死了他的妹夫——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后来鲁国通过邦交施加压力,齐襄公让齐国的公子彭生做了背锅侠,处死了公子彭生向鲁国作个交待。于是齐国其他公子们纷纷逃逸,暂时去外地避难。

据《左传·庄公八年》,做出逃亡决定的是鲍叔牙,他拉着姜小白出奔莒国。

姜小白和公子纠都是是齐襄公的弟弟,齐襄公于公元前686年被公族子弟公孙无知谋害并被篡了位,然后次年齐国国人又刺杀了篡位者公孙无知,拥立了姜小白。

流亡在鲁国的公子纠,他母亲是来自鲁国的公主鲁姬,鲁国现任国君鲁庄公还是公子纠的外甥,于是公子纠征用鲁国的军队干涉姜小白的即位,双方发生齐鲁乾时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乾时,是个地名,现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西边。看来是鲁国军队一路深入到齐国国境以内,直接兵临国都城下,这自然引起了齐国军民的上下敌慨,于是齐军以逸待劳,一举击溃了长途奔袭的鲁国军队,据史料,亲自率师的鲁庄公差点都当了俘虏。

这场战斗,齐军的指挥官是鲍叔牙,宾胥无作为战将也打出了名气。

齐桓公是在夏季即位,乾时之战发生在秋八月,九月,被打败的鲁国接受了战败国的条件,外甥鲁庄公处死了舅舅公子纠,然后将管仲押解交给了齐国的使者。

非常戏剧性的是,齐桓公姜小白被鲍叔牙说服,也取得齐国国内天子二守的国氏、高氏两大卿士家族的同意,任命管仲为齐国国相、鲍叔牙为齐国副国相,开始了齐国新政变法。

整个时间线大约是:公元前685年夏天齐桓公姜小白刚刚即位,入秋时节管仲刚从鲁国“押解”回到齐国,大约次年公元前684年管鲍开始组阁,再往后一年公元前683年开始推行新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选新政的同时,必须对前朝遗留的大案子进行梳理,向齐国国人有个交代,以示新君的政治开明。

于是宾胥无自愿领下了断案的任务,尤其是对弑君的公孙无知家族、背锅的公子彭生家族等重大案件处理得非常妥当,得到齐国上下的一致好评,为齐桓公推行新政贡献了很高的分值。

于是管仲、鲍叔牙在组成内阁班底时,向齐桓公提请任命宾胥无为齐国大司理,理由是——

决狱执中,不杀无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须无,请立为大司理!

大司理,应该就是其他诸侯国的大司寇一职,相当于后世六部中的刑部尚书。

管仲、鲍叔牙的内阁班子,后世人称“齐国五杰”,也叫“齐国五贤”,分别是——

掌邦交的大司行公孙隰朋,姜姓宗室,可能是前世子得臣的子嗣,齐桓公的侄子;

管生产的大司田甯戚,姬姓,来自卫国的宗室子弟,长期生活于齐国,为管仲所发掘;

掌兵马的大司马王子城父,姬姓,来自周王室,可能是周桓王的次子,曾任王城洛邑的城守;

掌刑狱的大司理宾胥无,子姓,来自宋国的贵族,行伍作战的能力也是绝对好手;

掌监察的大谏官东郭牙,姬姓,东虢国后裔,耿直容不得作奸犯科的不法行为。

以上各行署,相当于后世的礼部(大司行)、户部(大司田)、兵部(大司马)、刑部(大司理)、吏部(大谏官),还有一个工部(大司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贤成员中,三个姬姓上大夫,是管仲推举的,没有跟随齐桓公流亡过。管仲从追随姜小白一起流亡莒国的团队中只挑选了:公孙隰朋、宾胥无两人入阁。

宾,宾氏,子姓,商王朝祭司贵族阶层的后裔,祭司阶层是古代玄学和各种文化的记录者、创作者以及拥有解释权,是后世诸子百家学术的源头。

后来齐桓公的三贵团队中有个叫常巫的卜人,是祭司阶层分化出来形成的解释占卜卦象的职业群体。

齐桓公在位,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号称新政铁三角,管鲍内阁班底中,有核心成员号称“齐国五贤”,当然还有齐桓公的近臣内侍“三贵”组合,他们风云齐国大地数十年,从公元前685年前后,至公元前643年前后,随着管仲、鲍叔牙以及齐桓公的陆续去世,齐国五贤、齐国三贵的组合也应了一句后世的口头禅“天下无不散的筵席”,他们也要散席了,热闹的座位要留下一拨闹腾新的闹热的人。

五贤中,王子城父归隐去了琅琊台境,甯戚随后激流勇退也跟着去到琅琊台境,东郭牙则告老隐居北地卫国境内专心著书,而公孙隰朋是先于鲍叔牙去世的。

现在,宾胥无,什么时候来到齐国,从哪里来到的齐国,无从考据了。

在面对已经可见的五公子之乱的形势,宾胥无去向的选择,大概率是不会投靠到五公子的阵营的;如果要投靠五公子,则大概率是投靠世子昭阵营的。而天子二守的国氏、高氏就是站队世子昭的,毕竟世子昭是齐桓公明确过的储君,而且还为世子昭找了一个最强外援宋国国君宋襄公。

据《左传·僖公十七年》:“公(齐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世子昭)于宋襄公,以为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宾胥无的活动时间大体在公元前694年(甚至更早)至公元前643年前后;

而宾氏后人再出现的时候,时间是在公元前589年,齐顷公在位时期,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孙子,齐惠公的儿子,齐惠公是五公子夺位大战最后一位胜出者。

据《左传·成公二年》:“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击马陉。齐侯使宾媚人赂以纪甗、玉磬与地。”

《左传》的叙述中,齐顷公与晋军“战于鞍,齐师败绩。”

然后派出使者与晋国求和,结果是签订了和平协议,齐国的大使是国氏的国佐,但是负责谈判的主使是宾氏宾媚人,宾媚人出现在国氏的团队组合中。

宾媚人与宾胥无相距了有百年的时间,按照国氏的人物关系推理,国佐是当年国氏国懿仲的曾孙辈,宾媚人也大概率是宾胥无的曾孙辈。

所以当年,宾胥无加入国氏集团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毕竟管仲出道前,就曾在高氏高家做过家臣。据《左传·庄公九年》:“鲍叔牙归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从之。”

这也是鲍叔牙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出任国相的主要理由,管仲在任高氏家大夫期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宾胥无的后人中,还出了一个大人物,就是周王室周景王的老师,叫宾起(也称作宾孟)。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45年至公元前520年,可能是宾媚人的子侄辈。

自此,齐国五贤,三人归隐,一人去世,一人加入国氏家族集团。

接下要出场的就是三贵等人为首的无知破坏王组合,在齐都临淄掀起权力争夺更替的血雨腥风!权力的游戏,有五个季的续集连续播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