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三国演义中谁最没存在感,蜀后主刘阿斗绝对榜上有名,刘禅出生在赤壁大战的前一年,按理说也参与了不少大事。
但似乎不管他年幼或者年长,努力或者懈怠,主角永远都是别人。
他自己则一直作为陪衬而存在着,衬托赵云七进七出的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忠,甚至是诸葛瞻绵竹死战的义。
唯一能让世人记住的,只有他那句被后人嘲笑至今的“此间乐,不思蜀”。
很多人据此认为刘阿斗不过是个傻子、昏君、庸主,既不能复兴汉室,也无法偏安一隅,白白辜负了诸葛亮的付出。
一开始蜀汉的朝臣们也是这么想的,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诸葛亮才刚去世,刘禅就接连杀掉了三个肱股之臣,用血淋淋的实际行动给了他们答案,朝臣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刘禅这些年一直在装傻。
既然刘禅有能力,有耐心,那他为什么要装傻?杀了这三个重臣又有何玄机,为何能让朝臣们变得服服帖帖呢?
押上一切,满盘皆输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长坂坡摔坏了脑袋,少年时期的刘禅,确实不太聪明。
但此时刘备一行人早已不是那个丢了青州丢徐州,丢了徐州又丢荆州的流浪小集团了。
刘禅出生之后,刘备一行人时来运转,不仅在荆州站稳了脚跟,还趁势夺取了益州。
有了基业,接下来自然就要着手培养继承人,可惜刘备、诸葛亮等人哪怕是放到现在,也绝对称得上是晚婚晚育的典型。
刘备47岁才有的长子刘禅,诸葛亮46岁才有的长子诸葛瞻,生得晚也就罢了,数量也不多,同样是创一代,曹操有25个儿子,孙权有7个,而刘备却只有可怜的3个。
眼见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刘备内心其实也很焦虑,因此刘禅才刚开始认字,刘备就心急地给他推荐了《六韬》、《韩非子》等一大堆晦涩难懂的典籍。
文要学,武也要学,读书之余,刘备又给阿斗找了个荒山,让他学习射箭。
在众人的努力下,刘禅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很多大臣都夸刘禅肯吃苦,有智慧。
假以时日,刘禅也许真的能成为像曹丕那样才华横溢、文武双全的明主,但公元219年这短短一年间,刘禅的命运就被彻底改写。
这一年,蜀汉走上了巅峰,关羽在荆州连挫曹魏,威震华夏,展现出了雄吞天下的气势。
可同样也是在这一年,蜀汉跌入了谷底,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荆州全境丢失。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备有些歇斯底里,他不明白,东吴为什么要袭杀关羽,也不明白,刘封为何见死不救,但他明白,一切都完了。
这一年,刘备已经58岁,半截身子进了黄土,时日无多,而刘禅才12岁,还是个半大孩童。
他不敢想,自己死后,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益州,主少国疑,刘禅该如何镇得住场面!
不行,他要做最后一搏,说什么也要把荆州抢回来,给刘禅留一份丰厚家业。
在经过两年的准备后,刘备压上了自己全部的筹码,荆州兵、益州兵、五溪蛮,所有可用之兵都被带了前线,浩浩荡荡五万人,就这样跟随刘备走上了夷陵的不归路。
其实早在出发之前,刘备就想过可能会输,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输得这么彻底。
公元222年,蜀军在火烧连营后被迫后撤,吴军全线出击而蜀军则全线崩盘,马良、张南、冯习等年轻将领死伤殆尽。
五万蜀军更是所剩无几,等到刘备逃回永安城时,蜀汉倾全国之力,也只能凑出两万人了。
怎么会这样?
刘备彻底崩溃了,他押上一切士兵、一切将领、一切物资和自己所有的威望,去赌一个光明前途,可如今,自己不仅输了,还是满盘皆输。
如果回去,他该怎么面对满朝文武的责难?
他不知道,苦闷的刘备选择在永安城逃避这一切,把这堆烂摊子交给了留守成都的刘禅。
临危受命,隐忍不发
15岁的刘禅有些不知所措,他甚至比刘备更加崩溃。
要知道,三年以前,蜀汉还蒸蒸日上,大有一统天下的气势,自己只需要等着父亲打下天下然后接班就行。
可现在,蜀汉突然就濒临瓦解,父亲却在永安城迟迟不归,面对这一堆烂摊子,他能不崩溃吗?
可再怎么崩溃,最终也得面对现实,冷静下来后,刘禅开始在诸葛亮的指点下分析局势,以前蜀汉内部有三股势力。
一股是刘璋留下的,没有兵权,势力最弱,一股是刘备带来的,有荆州兵作为后盾,而最强的则是益州本地的豪强,他们有钱有粮,又有益州兵给他们撑腰。
以前,蜀汉蒸蒸日上,大家都有蛋糕可分,三股势力相互制衡,也不在乎谁分的多谁分的少,可自从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失去赖以生存的荆州根据地后。
三股势力开始失衡,益州豪强们变得不服管教,越来越自行其是,等到刘备在猇亭之战中送光仅剩的荆州兵后,益州豪强们更是无法无天了。
可益州豪强们其实也是满肚子怨气,他们觉得刘备是个值得托付的人,出钱、出粮、出人,要什么给什么,指望着刘备打回荆州甚至攻灭东吴后,自己能分点好处。
现在倒好,钱花了,粮没了,人死了,结果别说见到好处了,就连刘备本人都见不到,他们怎么能不愤怒。
怎么才能安抚他们呢?刘禅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装傻。他要通过装傻,给自己争取培养势力的时间。
在此之前,为了挣扎着活下去,他必须一直装出一副傻里傻气的样子,在三股势力之间“走钢丝”,纵容豪强贪赃枉法,展现出一副昏庸气质,这样的话,豪强们反而会觉得他好拿捏,与其换上别人,还不如维持现状。
就这样,随着第二年刘备在白帝城驾崩,时年15岁的刘禅,正式开始了他“昏庸”的后主生涯。
一鸣惊人,连斩重臣
公元223年,刘禅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军国大事全部交给诸葛亮处理,也就是史书中所说的“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而且不管诸葛亮干什么,刘禅都会鼎力支持。
刘禅之所以要这么隐忍,是因为诸葛亮手中有一张王牌,那便是刘备的托孤时说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原来,猇亭之战后,刘备悲观到了极点,他觉得自己完了,刘禅完了,蜀汉也完了,与其坐以待毙,倒不如主动让贤,为自己的后代寻得一条生路。
不过那时刘备仍抱有一丝丝希望,所以他的用词非常“暧昧”,君可自取,既可以是自己当皇帝,也可以是从刘禅的两个弟弟刘永、刘理中选取一个出来。
但其实不管诸葛亮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只要刘禅惹恼了诸葛亮,让诸葛亮动了“自取”的心思,刘禅的皇位是无论如何都保不住的,因此他只能先押上身家性命,赌诸葛亮不会“自取”。
事实证明,刘禅赌对了,诸葛亮辅佐了刘禅整整十一年,不仅没有生出过不臣之心,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给刘禅留下了一个兵精粮足、国用富饶、南蛮臣服的强大国家。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接下来的路, 27岁的刘禅只能自己走了。
刘禅知道,这十一年,自己的地位其实全靠诸葛亮维持,所有的朝臣都拿他当傻子看待。
因此他必须杀鸡儆猴,以雷霆之势震慑住所有人,只有这样,豪强们才不会小看他。屠刀,首先落在了李邈头上。
当时,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到成都后,大臣们都觉得应该举行隆重的哀悼仪式,刘禅也很给面子,不仅同意了朝臣的请求,还亲自给诸葛亮戴孝。
可仪式才举行到一半,犍为太守李邈就突然跳了出来,说诸葛亮“权臣逼主”,就是个野心家,不仅不值得刘禅哀伤,反而应该大肆庆祝。
李邈真的是在为刘禅着想吗?
不,他其实就是觉得刘禅傻,想勾出他心中的怨念,让刘禅疏远刘备带来的那批老臣,转而投入自己这些益州本地豪强的怀抱。
刘禅确实被勾出了怨念,只不过他的怨,是在怨李邈这些拿自己当傻子的人,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