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读:在更新了2022年中报数据后至今,国铭铸管便未再对外公布过其期后的业绩数据。对于国铭铸管在2022年全年的业绩情况,乃至对其撤回IPO申请起到关键决定作用的2023年经营状况,外界皆无法得知。但从另一家与国铭铸管有着极高相似度的同行可比企业的经营状况,便足以从侧面窥见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铭铸管可能所面临的处境。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赵 擎@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2023年10月12日晚间,国铭铸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铭铸管”)正式宣布以撤回申报材料的方式终止了其A股的IPO之旅。

这是自国庆长假之后第二家主动终止上市推进的拟主板上市企业,同样,也是在短短一周之内第二家倒在A股门前的营收规模达数十亿级别以上的大型蓝筹公司。

在此次国铭铸管“逃单”A股的几天前,计划融资高达150亿的正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大投资”)IPO才刚刚同样以主动撤回材料的方式放弃继续向A股沪市主板继续进军的可能。

正大投资的上市受阻,可谓是A股注册制于主板全面落地以来,最大的一起上市失败案例。

然而在正大投资IPO官宣失败不过四日,同样将上市的目的地聚焦于沪市主板的国铭铸管也步其后尘,短短一周内,两家规模皆堪称业界龙头的企业相继上市铩羽,引发市场热议。

虽与正大投资那动辄高达400多亿的年度营收规模相较,作为一家主要从事球墨铸管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国铭铸管的整体业绩难以望其项背,但早在2021年营收规模便超过50亿的它,依然在一众拟主板上市的企业中,颇为亮眼。

据国铭铸管早前披露的IPO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至2021年的三年间,其分别录得营收为36亿、40.6亿和50.5亿,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近三年营收的复合增长率还能高达18%,国铭铸管的基本面不可谓不优秀,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则分别为1.16亿、2.12亿和1.67亿,虽呈现波动的趋势,但皆过亿的规模也足够满足主板上市的要求。

“国铭铸管作为行业地位较高的知名公司,2021 年产量为 60.58 万吨,占比 6.83%,位于我国主要球墨铸管生产商第二位,具备领先的经营规模和市场地位”,在上述国铭铸管早前披露的IPO招股书中,其如此描述其行业领先性称。

此外,国铭铸管的控股股东也大有来头,为济钢集团,目前,济钢集团共持有国铭铸管43.15%的股份,而济南市国资委则通过控股济钢集团为国铭铸管的实际控制人。

那么就是这样一家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市场地位皆居于行业翘楚且基本面也看似并不羸弱的企业,缘何会成为A股IPO的“逃兵”呢?

早几天前终止上市的正大投资,其IPO受挫的原因已经不是秘密。

早在2022年上半年,主要营业利润来自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的正大股份,因生猪价格的下滑便已经出现了亏损。

此后,“猪周期”的景气度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家规模庞大的集团。

在宣布撤回IPO申请后,正大投资的有关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坦承, “当前大环境不太好,猪价也比较低,我们内部商议过,也和保荐机构沟通过,都认为当前不是一个特别理想的IPO时间点,所以我们就申请了撤回”,并称“如果之后大环境变好,猪价回升,可能我们会考虑重新申报”。

“与正大投资撤回IPO的原因类似,在IPO审核期间,国铭铸管的经营状况出现了变化,业绩的稳定性出现了问题,或已暂时难以满足上市的要求。”10月13日,一位接近于国铭铸管的一位中介机构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

国铭铸管的此次沪市主板IPO申请于2022年1月正式向证监会递交并获得受理。

据国铭铸管撤回申请前最后更新的一份招股书显示,其此次IPO欲计划发行不超过1500万股新股以募集6.99亿资金投向“国铭铸管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还债。

当初当国铭铸管IPO初提申报之时,有关其募资计划的合理性,也曾引发争议。

据国铭铸管IPO募投计划显示,这预计募集的近7亿资金中,真正用来用于项目产业升级改造的资金仅2.79亿,余下的4.2亿将被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贷款,也即是说,此次IPO,国铭铸管计划用60%的资金用以补流还贷,这在鼓励企业募集资金尽量投向实体项目的当下,国铭铸管募投安排似乎的确与监管大势不符。

1)业绩下滑趋势早已隐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叩叩财讯获悉,早在2019年,国铭铸管便已经开始筹谋IPO计划方案。

在2021年10月,山东钢铁集团(下称“山钢集团”)将所持济钢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划转至济南市国资委之前,国铭铸管曾作为山钢集团旗下企业推进混改试点的首个样本,其资本化便被寄予厚望。

2019年6月,山钢集团曾印发《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2019—2021年)工作计划方案》,其中便明确将计划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施权属企业混改或二次混改,力争3年内完成14户企业的混改或二次混改,实现新增38户混改企业的目标。与此同时,,山钢集团便曾透露,国铭铸管IPO计划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中,将借力资本市场,以上市融资实施二次混改。

此次IPO的正式启动则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初,斯时,刚刚过去的2020年为国铭铸管带来了业绩的大丰收,也让其近年来的扣非净利润首次突破了2亿大关。

在行业景气度和自身基本面的加持下,2021年6月,国铭铸管正式拉开了A股IPO的序幕——当月7日,国铭铸管与中信建投正式签署首发上市辅导协议并向山东证监局报备。

经过近半年时间的整理与合规,在辅导期间已正式从山钢集团旗下划归济南国资委的国铭铸管便紧锣密鼓地向证监会正式递交了上市申请。

事实上,此次国铭铸管IPO因业绩受阻的结果或许早在其正式提请申报之后并已经埋下了伏笔。毕竟,在国铭铸管上市申请刚刚被监管层受理之初,其业绩下滑的隐忧便已开始显露。

2022年3月,在国铭铸管IPO被受理的两个月后,其2021年年报业绩正式出炉,营收虽继续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扣非净利润却较2020年的高点有不小的下滑。

或许,让国铭铸管更始料未及的是,一边是IPO正常的推进审核,另一边其却面临着业绩继续下滑的风险。

据国铭铸管其后公布的2022年中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其营业收入约为22.5亿,扣非净利润仅为3299万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在营收略有增长的前提下,扣非净利润竟出现了腰斩,下滑超过50.7%。

据叩叩财讯获得的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国铭铸管的营业收入约为21.8亿,扣非净利润约为6701.6万。

在更新了2022年中报数据后至今,国铭铸管便未再对外公布过其期后的业绩数据。

对于国铭铸管在2022年全年的业绩情况,乃至对其撤回IPO申请起到关键决定作用的2023年经营状况,外界皆无法得知。

但从另一家与国铭铸管有着极高相似度的同行可比企业的经营状况,便足以从侧面窥见2022年下半年以来,国铭铸管可能所面临的处境。

如国铭铸管曾在IPO申报材料中的所言,国内的球墨铸管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作为行业老二,占有近7%的市场份额。

那么国内球墨铸管行业的龙头老大,也是国铭铸管短期内难以企及的同行最大竞争对手,便是新兴铸管(SZ.000778)。

早在1997年便挂牌深交所上市的新兴铸管,其产品包括铸管、钢材、复合钢管和高合金钢管、钢管坯、径向锻件等,铸管与钢材为其主要产品,其中铸管产品主要便是离心球墨铸铁管。

国铭铸管也在IPO申报材料中承认,“其球墨铸管的产量仅次于新兴铸管、位于行业第二”,也坦言“我国 A 股从事球墨铸管业务的上市公司仅有新兴铸管”。

但事实上,国铭铸管与新兴铸管的差距却远不止一星半点。

据中国铸造协会统计,2021 年我国主要知名球墨铸管生产厂商产量中,新兴铸管当年的产量便达到277.6万吨,占当年全国总产量的31.32%,反观国铭铸管,其当年的产量仅为60.58万吨,市场份额仅为6.83%。

新兴铸管生产的球墨铸管与国铭铸管相似,产品主要用于供水、污水输送、综合管廊等项目。

国铭铸管也承认,新兴铸管是其最具可比性的同行可比上市企业。

那么,看看新兴铸管这一货真价实的行业龙头其在2022年及2023年的业绩表现到底如何呢?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新兴铸管仅录得477.6亿的营收,同比下滑10.4%,这也是继其2018年以来营收的首度下滑,同年,新兴铸管的扣非净利润约为13.57亿元,同比下降达25.33%。

2023年上半年,新兴铸管的表现较之同期更难入人意。

据新兴铸管于2023年8月22日披露的2023年中报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其营业收入约为245.21亿,同比下滑9.05%,但扣非净利润仅为5.05亿,同比下滑了高达47.48%。

行业龙头皆已如此,国铭铸管在2023年中的经营境况显然也不容乐观。

还需要指出的是从,国铭铸管曾经的控股股东——山东钢铁的现状,也能感受到国铭铸管所面临的行业秋意。

不得不承认,山东钢铁在2023年上半年遭遇了近年来较为严重的滑铁卢,其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469.68亿元,同比减少12.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2.5亿元。而2022年同期,山东钢铁的归母净利润还高达10.98亿。

2)更为审慎的主板IP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8月底证监会正式确认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后,投行圈内与资本市场中,有关IPO审核变化的各种揣测性“小作文”和匿名传闻层出。其中,传播最为广泛并引发热议的内容便是涉及到包括 A股主板在内的各IPO上市门槛的调整。

虽其后证监会辟谣否认称“各板块的定位、发行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等没有变化,不存在提高上市门槛的情形”。

但主板注册制落地半年多时间以来,叠加目前IPO的相关收紧政策,监管层对其更为审慎的审核趋势已得到了业内的公认。

“主板将进一步夯实对拟IPO企业的大盘蓝筹的定义界定,不排除出炉如科创板、创业板中更为具象的板性判定属性。”早在国庆节前,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便向叩叩财讯透露,部分少数主板已通过IPO审核甚至已经完成注册的项目,曾在内部引发的争议也非常大,此类现象早前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都出现过,注册制的实施,都是一个循序渐进“补漏洞”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审议经验的积累,注册制下主板企业的审核趋势也会更加合理和成熟。

日前,在IPO发行前夕因合规性争议而被临时叫停的某主板项目,也在加剧监管层对主板项目IPO审查口径的审慎。

据叩叩财讯统计,自2023年9月以来,沪深两市已经有15家拟主板IPO企业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宣告IPO终止,其中包括拟沪市主板上市的8家和拟深市上市的7家。

目前,沪深两市注册制下主板IPO撤材料企业数总计为40家,也即是说,目前闯关主板上市失败的企业中,有近四成的企业是在最近一个月中集中终止上市的。

“最近终止上市的拟主板IPO企业,除了涉及‘衣食住行’等限制性行业外,业绩的羸弱是其终止的主因。”上述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表示,“主板大蓝筹企业,还是需要有明显的业绩和规模特征的。在主板注册制落地伊始,曾有的相关板性特征并不明显,甚至并不能满足基本上市要求的企业,却最终也成功上市,这也曾引发了监管层和行业内部的争议,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深入和成熟,类似的企业应越来越难通过审核。”

如曾在2023年3月14日召开的深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10次审议会议上成功通过审核的常州长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青科技”),便创下了目前在注册制下业绩规模最小的主板上市企业的纪录。

长青科技可谓是注册制下最幸运的主板IPO企业。

这份幸运应已经是其他拟主板上市企业再难复制的。

正如上述知情人士所言,与日前颇受争议的在发行环节叫停的某主板项目,长青科技的IPO也同样值得探讨,因为按照注册制下主板的上市规则,长青科技很可能应被认定并不满足相关条件。

长青科技的主要为轨道交通业务及建筑装饰业务,在轨道交通业务方面,其提供轨道交通车辆内部装饰产品、检修业务及备品备件和车载乘客信息系统;在建筑装饰业务方面,其提供建筑内外部装饰产品。

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1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4.2亿、5.11亿和4.8亿,对应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703.42万元、6195.55万元和6559.85万元。

在2023年3月14日上会受审时,虽长青科技2022年年报尚未更新公布,但其也已经预测了其2022年扣非净利润将出现不满足6000万的可能。

随后不久,长青科技2022年年报正式出炉,其当年营业收入虽再度增长回到了2020年的水平达到了5.1亿,但当期的扣非净利润仅有5836.04万元。

据彼时公布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修订)》(下称《上市规则》)规定,境内企业申请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一)最近三年净利润均为正,且最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 1.5 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 6000 万元,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 1 亿元或者营业收入累计 不低于 10 亿元;(二)预计市值不低于 50 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6 亿元,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 1.5 亿元;(三)预计市值不低于 80 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 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 8 亿元。其中,《上市规则》也明确指出,以上所称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的孰低者为准。

按照上述《上市规则》标准,长青科技显然是难以符合上述任何一条要求的。

“长青科技IPO,应是注册制与核准制过渡期间的特例,也是注册制在主板实施之初,相关审核尺度把控的摸索,在如今的审核趋势下,其早已不具有复制性。”北京一家中字头的大型券商机构负责人坦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