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与BBC以及纽时等多个外媒报道,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周四(10月5日)表示,俄罗斯已成功测试新型“布雷韦斯特尼克”导弹,这种导弹不仅能安装核弹头,而且还是核动力,射程2万公里,可以打击全球任何目标!

俄罗斯测试绝密核动力巡航导弹!

据《纽约时报》报道称,普京是在黑海度假胜地索契的瓦尔代讨论俱乐部论坛上发表这番讲话的,普京称俄罗斯已经成功测试了实验性核动力巡航导弹“布雷韦斯特尼克”(Burevestnik),也被称为SSC-X-9 Skyfall,并几乎完成了新型核弹道导弹的研制工作,同时普京表示:

“任何心智健全的人都不会对俄罗斯使用核武器”

不过普京没有透露试验是什么时候进行的,也没有提供任何试验细节,包括导弹射程以及其他任何数据,另外《纽约时报》表示,他关于发射成功的说法也无法得到其他渠道的都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据《纽约时报》在10月2日的报道称,9月下旬得到的卫星图像显示,在偏远的北极某基地已经有异动的迹象,发射台附近出现了几辆与Burevestnik尺寸相似的车辆,另外还有疑似Burevestnik尺寸的导弹以及发射台保护风雨罩,在9月20和28日期间至少移动了2次。

另外《纽约时报》还报道称,这个基地曾在2017年和2018年对这种导弹测试总共有13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据美国军方人员透露称,2019年的一次测试中一枚Burevestnik导弹坠落在基地附近,俄罗斯军方在回收时这枚导弹爆炸了,导致7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京在索契的瓦尔代讨论俱乐部论坛上还表示,俄罗斯不会改变目前的核武器政策,不过莫斯科可能会退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因为美国从未加入过该条约,这对于俄罗斯来说不公平。

“海燕”和其他新的俄罗斯战略系统的发展,可能会让俄美之间关于限制双方可部署核武器数量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续签的谈判更加复杂化。《纽约时报》表示,如果投入使用,“海燕”将被视为俄核武库的一部分。由于俄美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26年2月到期,如果没有续签新条约,“海燕”核巡航导弹可能会引发“失控的军备竞赛”,这下轮到美国有点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urevestnik导弹:可能还需要数年才能装备

总部位于华盛顿、倡导核不扩散的无党派组织军控协会执行董事达里尔·G·金博尔(Daryl G. Kimball)在接受《泰晤士报》时称,这种导弹的核动力发动机在发射过程中被启动,这意味着这种武器的射程将会非常可怕,不过他同时表示,这种导弹在距离“投入使用”还有很长的时间,至少要数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年对于装备来说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此前俄罗斯的核动力鱼雷搞到美国就挺紧张的,现在俄罗斯又搞出了核动力巡航导弹,比核动力鱼雷还要可怕,这让美国情何以堪呢?

射程2万公里: 用的是什么结构的发动机?

目前关于Burevestnik这种导弹的资料是比较缺乏的,WIKI上有这个词条,说明了其尺寸是Kh-101的一倍半到两倍左右,KH-101是一种大型巡航导弹,直径0.51米,长度7.45米,弹头重量450千克,射程2500~2800千米,总重量为2.4吨,空射型。

据PK-news的帕维尔·伊万诺夫 (Pavel Ivanov)表示,Burevestnik导弹的气动布局与KH-101的中单翼还是有些不同,Burevestnik升力机翼位于弹体顶部,另外弹体上还存在明显的核动力发动机突出部分,非常容易区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KH-101的数据,估计大家也能想象出这种导弹相当大的,据坊间猜测,这种导弹的长度为12米(发射时,巡航时为9米),弹体形状为椭圆形,尺寸为1米x1.5米,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导弹,一般应该是陆基发射型。不过关于射程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纽约时报》给出的数据是10000英里(1.6万千米),BBC没有给出具体射程数据,路透社给出的数据是12,400英里(2万公里),而WIKI给出的数据是无限射程!

至于这种导弹的当量,即使按KH-101 450千克级别的弹头已经可以让这种导弹的当量达到百万吨级以上,一枚即可轻松摧毁一个大型城市。

核动力冲压喷气发动机:到底是什么原理

目前只有军事专家安东·拉夫罗夫曾在《消息报》上撰写过文章,称这种导弹是火箭助推起飞,然后在空中启动核动力发动机,类型为核动力冲压喷气发动机,并且在核动力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会不断排放放射性废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理:就是加热喷气

原理上理解很简单,就是用核动力反应堆加热介质,然后让高温膨胀的介质从尾喷口喷出的过程,所以核动力发动机一般由介质提供结构、循环结构与核动力反应堆以及尾喷口等部件组成。

介质:最好的是氢气

首先是介质来源,核火箭的介质一般是液氢,有网友认为水不是更好么,密度大,携带方便还零成本,但其实加热水到蒸汽的效率远不如液氢,因为水分子有9个自由度而氢原子只有3个自由度,加热时氢原子的热量损失要远小于水分子,所以在核动力的加热介质选择上,如果是火箭的话必选液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不是不能用其他来源,比如水或者直接加热空气都是可以的,不过笔者还真没听说过用水的核动力喷气发动机,但用空气的发动机倒是有的,因为巡航导弹一直在大气层中飞行,直接用空气作为介质最省事了,只是使用空气的话就需要冲压结构,这个下文再详解。

核反应堆:发动机的核心

裂变核反应堆原理不复杂,一般使用高浓缩铀作为核燃料,在中子的轰击下铀-235的原子核裂变成Ba-141(钡) + Kr-92(氪) + 3n(中子),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介质在流经高温堆芯将从低温状态直接加热到2000K~3000K,气体将会极度膨胀,从而获得很高的室压,从尾喷口喷出后就成了推进火箭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箭的循环和冲压发动机的激波

核动力火箭使用的是液氢,要将这些介质泵入高温的堆芯,其结构大概有抽气循环、开式膨胀循环和闭式膨胀循环,这个原理和火箭发动机的循环是类似的,下文简单解释下:

  1. 所谓的循环是将介质从储箱泵入高温堆芯的过程;
  2. 抽气循环是从反应堆出口处抽取一定比例高温氢气,推动涡轮泵工作将介质增压进入高温堆芯;
  3. 开式膨胀循环是采用部分经喷管再生冷却通道和反射层等结构预热后的中低温氢气驱动涡轮,排气经小喷管直接排出火箭;
  4. 闭式膨胀循环是采用经喷管再生冷却和反射层等结构预热的中低温氢气推动涡轮,排气又经过堆芯加热至极高温度,然后全部推进剂经喷管喷出产生推力的方案;

三种方案中闭式膨胀循环比冲最高,为什么知道那么清楚?因为美苏在冷战时期两家都搞过核动力火箭,美国的NERVA计划就有实用化的核动力发动机设计,总共搞出了KIWI、Phoebus、Pewee和Nuclear Furnace四个型号,总共测试了20台发动机,总工作时间超过17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俄的核动力火箭发动机实物

前苏联搞的是RD-0410核动力火箭,在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附近的核试验场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两家都已经达到了实用化的程度,不过后来因为这种发动机在大气层内工作时风险太大,即使在穿越大气层时也有事故风险,因此两家最终都没有投入使用。

不过这几年随着深空探测的持续回暖,美俄两国都打算在核动力火箭上再次投入大量资金研究,2018年10月,凯尔迪什研究中心证实核航天发动机废热泵地面试验取得成功,俄罗斯还进行了燃料棒和离子发动机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RACO方案火箭示意图

201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1.25亿美元的核热推进火箭研发资金,2022年5月,DARPA发布了敏捷地月操作示范火箭(DRACO)核热发动机项目下一阶段的RFP,NASA对此非常感兴趣,未来还真有可能在核动力火箭上出成果。

核动力冲压结构:介质来源不一样,结构更简单

核动力火箭大家都能理解原理了,但核动力冲压发动机有些不一样,因为这种发动的介质来源是空气,要让发动机前方的空气进入高压的核动力反应堆内工作,其办法有两个,其一是用多级压气机压缩,就像涡轮喷气或者涡轮风扇发动机那样的压气级。

另一种结构则是使用冲压结构,冲压进气道就是前后直通的管子,其参与压缩的是高速运动时产生的激波,这是一种空气压缩界面形成的机械波,空气在穿越这道激波时会有压缩作用,因此在这跟管道内“折射”的激波随着气流后移会被不断压缩,从而达到高压状态后进入高温高压的反应堆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压进气道激波示意图

这就相当于起到了涡轮泵的作用,这些空气流经堆芯后后被加热到高温后膨胀,从尾喷口高速喷出,形成推进动力。空气由于成分比较复杂,并且高中低空的空气密度不一致,在低空飞行效率更高,但阻力也更大,据目前公开的资料,Burevestnik导弹的巡航高度只有50~100米,倒不是为了效率,毕竟核动力的能量对导弹来说实在是太富裕了,主要也是为了避开雷达的搜索。

所以冲压核动力喷气发动机需要有一个初速度,因为冲压发动机的激波压缩过程只有在超音速时才会起作用,因此需要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将Burevestnik导弹加速到2.2马赫后才能启动核动力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urevestnik导弹无限显然是不能相信的,再牛的动力也有个限度,不过其射程2万公里倒是有可能,地球赤道长度约为4万公里,射程2万公里可以抵达地球任何地点,而据大量目标都分布六大洲计算,1.2~1.5万公里已经可以攻击任何陆地目标,2万公里真是有点多余。

还有一个问题:这种导弹的速度到底是多少?

有资料称这种导弹不过就是亚音速巡航导弹,但我们根据其核冲压发动机这个特征也知道,这种导弹一定是超音速的,因为冲压发动机工作在亚音速不合适。也有资料表示这种导弹最高速度可大20马赫左右,笔者认为不太可能,冲压发动机的进气道很难在2马赫~20马赫之间适应工作,笔者估计最多也就在3~4马赫或者最多5~6马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根据网传的结构图显示,这种模式的导弹有一个腹部进气口,还有多级涡轮风扇增压结构,看起来似乎只是一种亚音速武器,不过这只是网传图片,并不表示导弹的真正结构。

俄罗斯还有核鱼雷:射程同样“无限”

Burevestnik导弹是在2018年3月1日公开的,同时公开的还有一种叫做“波塞冬”的末日核鱼雷,据目前公开的消息,这种核鱼雷的直径大约在1.6~2米,长度则在24米左右,总重量超过1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动力也让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机航行超过上万千米(并非网传的无限),最高速度可达100千米/小时以上,典型的潜水深度为50~100米,但最深可以潜入1000米深水中。波塞冬核动力鱼雷也具有水下隐身、低噪音以及巡航时主动降低功率减少噪音,只有在发起攻击时才会将反应堆功率增至最大。

波塞冬核动力无人机携带有两种弹头,一种是常规弹头,一种核弹头,网传核弹头的当量为2百万吨~1亿吨左右,各方支持的观点都不尽相同,笔者认为,1亿吨这种当量实在是太大了,2百万吨也已经够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传其在美国东海岸爆炸,其掀起的500米高海啸将席卷半个美国,笔者查过资料,核实为这个数据是冷战时期的计算机模拟所致,目前最新的模拟认为,其影响力可能仅限于距离海岸线5千米范围,即使如此,这种武器一旦爆炸,美国东部的纽约等港口城市也将遭到灭顶之灾。

另外波塞冬核动力鱼雷还具有全球海洋地形图以及AI自主控制能力,结合其上万千米的航程,在全球的定位精度可在200米内。并且波塞冬核动力水下无人机还可以通过长波电台与控制中心保持联系,这样一枚自主航行的核动力一旦进入全球大洋,简直就是对手的噩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伸阅读:为何俄罗斯一直搞核武器?原因是常规武器真不行了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近些年来俄罗斯一直在炒作核武器,而美国提及核武器却比较少,到底是什么原因?

其实答案也不难理解,俄罗斯常规武器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程度,五代机SU-57一直未能正式服役,航母只有一艘,大型驱逐舰很久没下水了,巡航导弹装到了“护卫舰”上,陆军装备多年未见更新,类似中国合成旅的装备在俄军中只是零星装备,常规武器已经无法和中美相比,唯一的可能就是威胁人家不要来招惹俄罗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武器显然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类武器,目前俄罗斯也只能保证这类武器的更新,另外还有保证投送的弹道导弹以及核动力潜艇,其他的体系武器研发俄罗斯基本已经放弃了,比如目前俄乌战场上的无人机系统,俄罗斯已经无法体系化了。

这也是俄罗斯的悲哀,但这没办法,前苏联解体带给俄罗斯的伤害太大了,并且最要命的还让美国忽悠到搞了好多年休克疗法,普京当选后口号是“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显然目前并没有做到。不过各位倒是不要着急,一个需要中国的俄罗斯更符合中国目前的战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