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今天这篇文章聊一聊当下很普遍的干眼症。

现代人总是用眼过度,津液消耗得快,很容易患上干眼症,主要症状有眼睛干涩、疼痛、视物模糊等。肝开窍于目,从肝肾阴虚的角度,可以服用杞菊地黄丸或者明目地黄丸,补肝肾,生津液,但也不要一味地滋阴生津,也要考虑一下是不是阳气虚,湿气重,津液不能上承。

这里分享一个经验,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那就是用五苓胶囊,根据汉代大医张仲景的五苓散制作成的中成药

五苓散:泽泻15克、桂枝6克、茯苓9克、白术9克、猪苓9克

五苓散收录于《伤寒论》,是传统的祛湿剂,也就是说这个方子主要用于体内有湿的情况,如何起到滋润的作用?

眼睛需要津液的滋润,这是共识,但津液要在阳气的作用下,蒸腾气化,才能上承于眼睛,就像火能把水烧开,水开了以后,热气就纷纷往上走。

方中有一味桂枝,桂枝辛温,是温热的药,能让人暖起来,说明它能带来阳气,阳气蒸腾,津液就能够气化,并上承于眼睛。

在桂枝的基础上加白术、茯苓、泽泻、猪苓,这一组是实实在在的祛湿药,意在把湿气排出体外。

阳气虚弱,津液得不到输布,聚在一起,还会生湿,津液有营养价值,能够起到滋润的作用,而湿气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还会给身体添乱,使津液运行受到阻碍。

茯苓、泽泻、猪苓把湿气归到膀胱,令小便通畅,湿气就能借机排出。这三个药皆有通利膀胱的作用,配在一起力量更为集中。

白术祛湿兼能健脾,健脾就是让脾胃更好地运化,脾胃运化能力强,说明脾气很足,气是动力,是人体的动力,疲乏无力的时候往往需要补一补气,同时气也是津液运行的动力,能够使津液更好地布散、上承。我们在前面讲到阳气,又讲到气,气和阳气本质一样,阳气也是气,也能提供动力,只不过它兼具温暖的属性,所以我们看阳虚的人是怕冷的,同时身上也是无力的。

总体来讲,五苓散利湿行水,温阳化气,这八个字概括了它的基本功效。

黄煌教授有一个医案,一位女士,四十来岁,这位女士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眼睛干涩,经诊断为干眼症。同时她也会感到口干,肚子容易胀,容易浮肿,舌苔发腻。当时用的方子就是五苓散,适用于五苓散的人体内多多少少都会有湿气,因为有湿气,所以舌苔发腻,湿气汇聚,所以肚子胀、易浮肿,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特点。五苓散把湿气利出去,阳气一蒸腾气化,原本干涩的眼睛就滋润起来。

那么,大家就知道了,五苓散虽然是祛湿剂,但它有温阳化气的作用。体内有湿气的人常有口干舌燥的感觉,也是津液不能上承的原因,这个方子吃了以后能滋润口腔,解决口干的问题,当然也能滋润眼睛,所以我们形象地称其为“眼睛的滋润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