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说,认识一座城市,要从认识它的建筑开始,它们就像一篇篇饱含情感和哲理的文章,等待我们慢慢地去翻阅、去研读。那么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角,就是三山会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座建于1909年并被完好保存且对外免费开放的晚清会馆建筑。由于这是一座由福建旅沪的水果业商人集资建造的,所以不论在建筑风格、宗教流派,乃至会馆命名上都具有强烈的福建特色。“三山”这个名字就是取自旧时福州城的九仙山、闽山和越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筑风格上,基本以砖雕、石雕和木雕为主,有古色古香的大殿、厢房:有美轮美奂的古戏台、喇叭型藻井,尽显福建特色。在福建闽南地区,有一尊沿海保护神深受当地居民的敬仰,所以在三山会馆的馆名上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天后宫”,顾名思义就是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供奉、祭祀海神娘娘妈祖的地方。这些福建商人在沪经商安居乐业后,也将他们的文化和信仰一同带到了上海。

1985年南浦大桥即将动工兴建。按照规划,拓宽的中山南路和大桥引桥正好通过三山会馆,为此,各方人士围绕着三山会馆是 “保”还是“拆”展开了激烈争论。上海市政府最终作出了将建筑整体南移30多米的决定,使三山会馆得以完整保留。1989年9月26日,移建竣工后的三山会馆正式对外开放。

记者 / 陈玲 张博文

编辑 / 陈露露

图片 / 陈玲

视频 / 王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