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胆小、怕生这些词汇,似乎每个家长都不希望出现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我经常会收到后台很多家长提问,反应孩子胆子小。

例如:

出去玩,看到别的小朋友,总是不愿意主动融入的去玩,就在旁边看着。

有什么事情都会找妈妈,去哪里都得妈妈陪。

在家活泼得嘴不停,一出门就变得沉默寡言,像换了一个人。

出门不喜欢打招呼,见到熟人就往妈妈身后躲。

见到喜欢的人,也是偷偷看,只要一看他,眼光立马闪躲。

转椅、秋千都不敢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一系列的现象中感受到家长的焦虑和担忧,同时也看着家长渐渐得给孩子贴上了“胆小”的标签,更有甚者,直接贴上“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的标签。于是,孩子就开始朝着家长所说的方向,越来越胆小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孩子的胆小,我们需要客观的了解孩子,到底是真的胆小,还是只是家长以为的胆小。

我们先看看以下的情况你宝宝有吗?

一、谨慎还是胆小

有的孩子比较慢热或者谨慎,在参与集体活动的时候,总是等到最后再上去,有这样一类孩子,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非常主动,往往遇到新环境或者新游戏的时候,他们先从观察开始,充分的适应与观察后,才渐渐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逆反期的“胆小”

孩子在进入两岁之后,我们会发现之前在哪里都爱说爱跳的,一下子就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家与在外变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这其实是与孩子的心理发展状态有关。这时的孩子有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对于家人与陌生人更是有了明显的界限,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比较少,孩子的这种看似“胆小”现象就会更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对着干的“胆小”

家长强制下的反叛。家长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懂礼貌,爱跟人打招呼,但发现孩子会有一个时间段,突然就会拒绝打招呼。越是强制,越不做,甚至有的时候,你让孩子打招呼,孩子还会“哼”的扭过头,理都不理的跑掉。或者是把头扎到家人身上,死活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感统失调实质下的“胆小”

有一些孩子触觉敏感、或因缺乏爬行造成的前庭平衡失调,都有可能让孩子会产生不敢玩摆荡类的游戏,触觉敏感的孩子可能会对一些刺激的声音、毛绒玩具等害怕。

这些表面上看起来的胆小,本质是孩子的一个感官发育出了点小问题,需要多做一些锻炼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完美主义的“胆小”

个性比较完美的孩子,有时候看起来也显得比较胆小。在事情没有完全把握可以完成的情况下,孩子常常选择不做。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不会做或者做不好。这有时与家长要求过高也有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述的这些现象其实都是对“胆小”的一些误解,都只是孩子对外界社会的一种态度表达,对人际交往与社交感受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那么有没有真正的胆小呢?

当然有!!!

其实并没有天生就胆小的孩子,但确实存在着在家庭养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受恐惧、焦虑情绪长期影响下,形成了胆小的行为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真正胆小的背后一定有恐惧的情绪,并且由胆怯的情绪引发的行为表现。

这种情绪的由来通常会有两种因素:

第一种:很大强度的刺激导致的应激情绪反应。比如孩子被人或者事突然吓到,或者遭遇很大的变故。

第二种:长期被忽视感受而进行的外部强化,比如家长总是说孩子胆小,或者总是说恐吓或者威胁的方式让孩子听话,总是让孩子感受到恐惧与担忧的情绪。

例如: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不听话,我就不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我相信一般家庭很少会遇到,如果遇到了孩子被吓到,家长做好陪伴和及时的安抚即可减缓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第二种其实是造成孩子真正胆小最常见的因素,也就是开始可能孩子并不胆小,但因为家长的误解或不当的沟通与教育方式,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恐惧、压抑甚至抑郁的情绪下,成为了真正的胆小状态。无论是真假胆小,家长都可以这样做!

真假胆小 家长这样做
01 感统失调或剖腹产引发的“胆小”

家长可以通过感统游戏来进行改善,有必要的情况下,给孩子选择专业的感统课程也可以改善。

02 孩子谨慎表现出的“胆小”

针对孩子的谨慎,家长无需去刻意改变孩子。谨慎并不是一种不好的个性或者习惯,如果孩子任何时候都喜欢先观察、后行动。那我们就充分尊重与鼓励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多参加集体活动

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接触的人多了,孩子自然会更容易融入社会性的游戏。

04 孩子不想参加集体活动

在遇到孩子不愿意去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不强求,家长应该选择自己主动参与游戏即可,请孩子观察,慢慢的孩子就会模仿家长参与进去。

05 家长对孩子提要求

家长尽量对孩子要求少一些,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格严厉,也容易造成孩子本能反应的胆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用自己示范代替强求孩子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喜欢打招呼,那就请带孩子出门的时候,你来打招呼即可,当你跟邻里都很热络的聊天,打招呼时,孩子就是学习和输入,久而久之,自然也会模仿。

07 切忌贴标签

切忌给孩子贴”胆小“的标签,因为你越说他胆小,他就越胆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天生胆小的孩子

只有给孩子施胆小魔咒的父母

请用心观察孩子“胆小”背后的真相

识别真假“胆小”

撕掉标签

孩子就一定会走出这个“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