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的复古音乐潮流在过去的几年一直持续发展。10月12日,周杰伦将在上海举办为期四天的《嘉年华》世界巡回演唱会,为这座城市带来一场狂欢盛宴。而在国庆假期期间,周杰伦的老歌在各大音乐平台上频频上升排名,刷新了收听记录,引发了人们对于“周杰伦的歌曲为何没有年代感”的讨论。周杰伦或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音乐能够持续二十多年的红火,仍然能够在年轻人的青春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华语乐坛的中流砥柱。那么,为什么周杰伦的歌曲没有过时的感觉呢?近二十年来,大多数人的华语歌单中仍然充斥着讲述故事的老歌。周杰伦和其他活跃在千禧年代的音乐人一样,都成为了时代的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人们讨论“周杰伦的歌曲为何没有年代感”时经常提到的那样,那个时期的音乐人们敢于大胆创新,他们有着奇思妙想的灵感碰撞,这些都是他们能够写出佳作的必备要素。周杰伦在低迷时期崭露头角,他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欧美和日本文化元素,并将古典、说唱、R&B和爵士等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逻辑和审美体系。值得一提的是,与其他音乐人不同的是,周杰伦更注重将人声当作“乐器”来运用。尽管当年很多人认为他的中文发音不清晰,断句逻辑不合理,但毫无疑问,这种注重旋律的演唱方式给人一种更悦耳、有节奏感的听觉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在他的经典作品《双截棍》中,他刻意在“从小就耳濡目染”一句中停顿了一下,歌词的唱法大多以四声为主,他能够随曲调自如地转换音调,并在间奏中加入钢琴的演奏,这种创新方式被罗大佑称为“赋予中文唱腔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此外,在周杰伦以往的音乐作品中,他在作曲和编曲方面也有着超前和实验性的尝试。例如,在现在东亚偶像音乐中流行的“拼接风”早在他创作的网游主题曲《乱舞春秋》中就有出现,主歌和副歌之间没有重复的部分,他毫不吝啬地在一首歌中贡献了八段迥异的副歌。而之后的《床边故事》和《土耳其冰激凌》等作品也是如此。这种“拼接”式的创作赋予了歌曲更丰富的层次感和多样性的听觉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除了传播环境的变化,现在大部分热门歌曲的制作粗糙,很少使用乐器的声音,这使得追求新鲜感的听众们选择怀旧,寻找那些具有独特创意和高水准的音乐作品。在假期期间,像林俊杰等歌手的作品也迎来了播放和收听的高潮,而且持续影响力不减。在全站收听前200名的歌曲中,有68%是在2019年之前发布的歌曲。这些歌曲大多来自于00年代和10年代的音乐作品,包括邓丽君、BEYOND、周慧敏等活跃在80年代和90年代乐坛的艺人的作品也不乏上榜的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从市场定位来看,与现在流行的偶像和说唱歌手等越来越详细、单一的定位不同,周杰伦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性为出发点,以“大众歌手”的身份在消费市场上取得突破。他的歌曲易于学唱,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欣赏。金牌制作人小虫在周杰伦刚出道的时候说过,“R&B在华语地区不会成为主流,中国人喜欢把歌曲拿去KTV唱,唱他(周杰伦)的歌会出丑。如果他的路子再放开一点,他会很火,所以音乐人应该尝试各种音乐,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而周杰伦在中后期的歌曲中确实更加突出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七里香》这张专辑中,收录的《将军》《乱舞春秋》延续了周杰伦疯狂炫技和创新的小众风格,而《七里香》以抒情摇滚和诗意情歌的特点赢得了大众的喜爱,至今仍然是周杰伦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当然,除了周杰伦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凤凰传奇、伍佰等具有浓厚古早味道的音乐人在当下也重新获得了热度,甚至Z世代的听众比例明显增加。这是因为他们独特的音乐理念和个人风格,甚至不亚于当今流行音乐的新潮程度,也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因此,周杰伦们在漫长的时间中保持了巅峰的位置,这并不出人意料。这是华语乐坛的倒退吗?2004年,制作人黄舒骏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不是周杰伦太好,而是周杰伦太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说法至今仍然适用。与日韩音乐市场推陈出新的情况相比,华语乐坛仿佛暂时按下了“复古”键。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各大音乐平台的华语榜单,很少见到新歌的更替和稳定上榜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因为“周杰伦们”本身具有高度的国民度和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势,也是怀旧浪潮下让真正全民性歌手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消除了一定的信息差。多年后,曾经的冷门佳作与歌手,如林俊杰的《茉莉雨》和凤凰传奇的《奢香夫人》在消费市场中迎来了重生的机会,被90和00后的年轻人们称为“童年回忆杀”。这些作品的狂欢也契合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成为了发泄情绪和玩梗的社交货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传奇的作品因为富有押韵感,成为了年轻人释放压力的首选,他们通过二创来表达各种情绪。同时,华语乐坛的青黄不接也成为了让“周杰伦们”经久不衰的主要诱因。当然,流行音乐的传播因短视频消费场景的迁移有了全新的路径,但在算法推荐下,如何在下沉市场成功“洗脑”出圈也成为如今速食音乐文化下的第一要义。这导致了旋律相似、歌词口水、土嗨等倾向的歌曲泛滥,成为了BGM和走量不走质的产物。这些现象愈加猖狂,然而乐坛的消费逻辑已经转变。工业化打造偶像和流水线的网络神曲都成为了短视频风潮下令音乐质量走向下滑、模糊化、口水化、同质化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如此摆烂,大众对速食音乐文化的叫板之声也就愈演愈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华语乐坛便没有好作品和好音乐人。在当今音乐市场上,流量和爆款已成为主流,这让那些坚持匠心精神的音乐人的生存面临巨大的挑战。因为劣币驱逐良币,主流乐坛的水准在不断下降,导致了人们更多回归怀旧。但是怀旧不只是人们重温过去的记忆,更是对当前市场创作质量参差不齐的不满。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宁愿听周杰伦、罗大佑等老一辈音乐人的原因。他们的音乐虽然老旧,但相比当下的市场,仍然有着更高的质量。高晓松说过:“要想周杰伦过时,需要有新玩意出来,新玩意还要像他一样大众化。”可以看出,人们依然需要质量过硬、大众化的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过去,我们不应该责怪周杰伦等老一辈音乐人失去了年代感,而是应该认识到当下市场占据主流的所谓“时髦”音乐质量下降已经无法引领潮流,这给了老一辈音乐人重新被发现的机会。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音乐市场逐渐变得只注重产量,忽略了质量。流行音乐也变得越来越模板化,这使得大众的思维逐渐被侵蚀。但是,这同时也说明了大众对于音乐教育的缺失非常严重。新的、经得起推敲的音乐难以出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掌握着当下消费主流的Z世代,更愿意倒退到十年、二十年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