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年里,《梦想改造家》节目走过全国100多个地方。从乡村到城市,从山川到湖海,在每一个内心有梦想的人那里,点燃他们对于家的梦想。”在《梦想改造家》第十季开头,主持人施琰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档由东方卫视打造的家装改造类节目,十年来守护有关“家”的梦想。节目聚焦房屋改造,通过浸满世故人情的故事,透过丰富立体的视角,将“家”背后的温情故事娓娓道来。

“以人为本” 定制改造方案

“从找选题、策划方案、选择设计师、设计师出具设计方案,到拍摄、施工、完成、回家,整个节目环节复杂,时间跨度长,更耗费精力。”作为《梦想改造家》10季节目的导演,张轶表示,家装类型综艺的制作难度不容小觑,具体来看,改造部分包括发起报名、报名甄选、实地勘察、选择适合设计师、设计师实地看选题、讨论方案、设计方案确定后寻找适合施工队出报价、跟进各个供应商、与业主多方沟通开始施工、施工过程、改造完成、后期制作等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轶

每期节目具体的制作周期也有所不同,有的项目可能需要3年或者更久,时间短的也要七八个月。“比如,我当年拍摄《梦想改造家》第七季时,“乘风破浪的家”这期节目讲述五个单身姐妹抱团养老的故事,项目周期长达一年半,过程非常艰辛,但最后看到业主满意的笑容,感觉一切坚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张轶介绍,节目组主打“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定制原则,会根据不同房屋类型,制定不同的改造方案。“可能有的偏建筑改造,有的偏室内装修,我们会根据业主的不同需求,找到适合的设计师,制定适合的改造方案。同时,我们会为房屋注入时代特色、创新元素,确保改造能够保持审美的新鲜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将改造梦想成功落地,前几季的多位知名设计师将继续助力本季房屋改造,如擅长将小空间发挥大作用、被观众称为“空间魔法师”的史南桥;被誉为“神之手”的日本一级建筑师本间贵史等。同时,设计师刘姮、吴滨等一批新面孔加盟,为梦想之家的设计提供多元思路。

张轶强调,节目中的房屋改造绝非“一锤子买卖”,《梦想改造家》延续了“售后”设定,制作团队会通过回访的方式,确保改造经得起时间和现实的考验。

聚焦“家”的真谛

走进第十个年头,《梦想改造家》已经改造了上百个地方的上百套房子。面对千奇百怪的改造需求,如何改造出一处“梦想的家”?张轶表示,第十季中,很多改造项目更具挑战性,项目类型也更为丰富多样。比如,将小平米的香港老式公寓“魔术”改造,让狮子山下的家变身为两代人的“梦想之屋”;改造无障碍居所,适配渐冻症女孩的生活需求;为清华学霸设计复式套房,帮其实现“三代三胎,九人同居”……对于《梦想改造家》而言,委托人对于“家”的改造诉求,以及设计师结合诉求予以实现的过程,需要在平衡中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轶表示,这些案例都显示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家文化”。“比如,我们选择香港家庭,是因为这家人依然保留着中国家庭的传统习惯——‘父母在,不远行’,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儿女希望守护在父母身边。这家人中的爸爸,当初为了陪父母,从美国回到香港,如今他的女儿也为了陪伴父母,未选择出国留学。”

张轶认为,尽管改造项目形制各异,屋檐下的故事也不尽相同,但《梦想改造家》始终聚焦“家”的真谛,将其视作联结亲情、寄托梦想的心灵栖所。新一季的主题也体现了《梦想改造家》十年间不变的人文底色——关注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与梦想,用美好的设计承载脉脉温情。

靠“真”保鲜 体现人文关怀

张轶表示,《梦想改造家》不只是一档家居改造类节目,而是将“如何深入挖掘改造背后真实鲜活的亲情故事,并将其诉说得更为温暖细腻”作为重要挑战。因此每次改造,节目都采用极具诗意化的人文纪录片式风格,将房屋改造的施工过程与人文部分紧密结合。

在张轶看来,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心。这是《梦想改造家》做到第十季,能够持续保鲜的秘诀,“每一个委托人身上的故事都很有吸引力,团队选择和呈现这些故事所秉持的标准就是‘真’。首先,案例是真实的;其次,节目态度是真挚的;第三,改造是真诚的。就是因为这些‘真’,节目不仅能把普通人的故事讲好,也能吸引电视机前的观众,对我们的改造及改造背后的故事产生共鸣,让观众看到自己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采访中,张轶对第六季中,改造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庭房子那期节目记忆犹新,“我当时做过调查,中国有近千万的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团队希望通过案例的改造,能够帮助这些家庭,减轻他们护理老人的辛劳。那期节目播出后引发热议,登上微博热搜,也让更多人关注此类家庭。”张轶表示,“家”在某种意义上不仅是私人的空间,也是承载“公共性”的大众空间,更聚合并凝聚了社会中的某一类群体。因此,《梦想改造家》的内涵不止于“家”,而是从“家”引申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时代,折射丰富的社会议题,包括公益事业、特殊群体、代际沟通、乡村建设、文化传承等,希望能为观众提供心灵支撑、价值支撑和文化支撑。

部分图片:节目官微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zongyiweekly@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