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弹药携行具——开发了步枪弹匣“胸挂”之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6年中国从苏联引进了AK47的全套设计产品及工艺,但是中国军工部门人员发觉原厂的苏军弹药携行具使用极为不便于,不仅厚重而且携带弹药量有限,于是剑走偏锋,第一次采纳了胸挂式弹药布局,这便是56式胸挂,胸挂正面可以携带3到6个弹匣,侧面可以携带各类急救包和枪油,枪支护具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阿富汗的山区成为了苏联人的噩梦,士兵们不光要翻山越岭,还有携带沉重的弹药负荷,一次意外中苏军从阿富汗敌方缴获了产自中国的56式弹药携行具,经过苏军的佩戴,苏军基层官兵认为这种中国携行具设计十分合理,非常适合在山地河谷等复杂地势携带,并立刻被采纳和仿制,从而产生了苏军的R22携行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深受影响的还有大洋彼岸的美军,越南战争爆发后,大量中国物资涌入越南,其中也包括了56式胸挂,美军曾大量缴获而且美军士兵对于这种中国胸挂爱不释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使用56式胸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海豹突击队队员使用缴获的56胸挂

63式弹药携行具——出道即是高潮

1963年,新一代63式步枪服役,该枪第一次采纳了世界轻武器设计历史上“步冲结合”的设计理念,火力和精度增长的同时,单兵负荷的重量也愈加沉重,由此我军设计了第一代弹药携行具——63式弹药携行具,这种背心式组合设计的弹携行具一出场,就掀起了世界的潮流,具备现代作战功能的战术背心,也从63式开始起源之旅,携行具设计非常合理,穿戴十分舒适,将原本携带弹药的负荷合理的从肩部分散至背部及腰部。中国对越反击自卫作战期间,63式单兵携行具广泛运用于大小各类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士兵

91/95式单兵携行具——困难的摸索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1式单兵携行具开创了我军第一代穿戴式单兵携行具的历史,结束了我军帆布大绑的年代,具备了现代单兵携行具的雏形,其由武器弹药包和物资器材包组成,武器弹药包包括胸部前方四个武器弹药袋,可以携带四到八个弹匣。身体侧面可以携带四枚手榴弹及医疗物资,身后还有一个水壶袋和防毒面具携行包,物资器材包采纳双肩包设置,可以携带各类单兵自热食品、生活用水,铁锹、工兵铲等。

06/07单兵携行具——初具模块化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泛汲取了91/95式单兵携行具的设计理念,成为全军通用型的装备,首次将模块化组合理念带入写形句,单兵可以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灵活携带弹药物资。如弹药包、电台包、手榴弹带等等。

21式单兵携行具——重振旗鼓的中式铠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新一代单兵携行具。由防弹背心、突击包、医疗包,弹匣包和各类物资携带平台组合而成。同时在喉部,肩部,胸部,腹部均采纳了更为高等级的防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