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0月15日,《中国律师100人》之《法律小食堂》第十七次线下活动,在北京东单新闻大厦进行。

主办方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皮艺军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张荆教授、中国行为法学会培训中心副主任、资管院副院长叶永明老师、培训中心营销总监杨旭老师、北京市正义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吴有龙、天琅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文明、法治宣传网刘国军老师、著名媒体人唐坤老师、新闻评论员金仲兵老师和腊老师出席。

本次活动,首先向嘉宾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规划: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律师、企业家等各行为业精英,结合热点话题开展培训、交流。如通缩背景下的法律服务策略,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策略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律小食堂十七的议题一:周口市承包农田玉米遭群体性哄抢事件

以“承包合同有效期内,用益物权被侵害的相关课题”为题,从道德文化民俗、公民产权意识等角度,交流了承包方的用益物权保护、“拾遗”和哄抢的法律性质,及其理应发生的处理结果。

用益物权,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居住权和地役权。基本内容,是对用益物权的标的物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是通过直接支配他人之物而占有、使用和收益。这是所有权权能分离出来的权能,表现的是对财产的利用关系。用益物权人享有用益物权,就可以占有用益物、使用用益物、对用益物直接支配并进行收益。

这起事件的受害方,即土地承包方,是具有投资性质的外来承包商,在其合同范围内,土地可以理解为私有领土,也具有土地和地上物的处置权。但这一切法律护身符,仍抵不过熟人社会下的“欺外”意识,最终玉米地遭哄抢。

这起民间对民间的产权侵害案,因为有人报案和警方介入而具有了更加让人关注的看点:官方是站在法不责众的民俗角度息事宁人,实则压制外来投资方的权利,还是站在法律高度,既为世人树立一个现代文明的标杆,也为营商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的法治保护网?

与南阳迷笛音乐节发生的群体性“拾遗”事件同理,并不能因为土著乡民风轻云淡的一句:没有人,只是拾遗捡漏,就能掩盖此类具有群体性无意识刑事犯罪的本质。

总之,用益物权的完善程度,可以体现合同行为与契约精神在中国社会的现实处境。同时,也是人们看待未来的风向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律小食堂》十七的议题二:存在于各行业的次级产权行为中的承包方的用益物权被弱化问题

首先,因为公有制的土地性质,不存在普世意义上的地权之争,只有介于制度域内所有依附于土地而得以发生的买卖、租赁、转让等行为。其次,由此拓延,存在“官地官用”和“官地民用”两大类。

现实表现:官地官用由于体制血缘相近、势均力敌而较好协调,但官地民用由于权利和实力不对等,则最易发生一边倒的利益冲突——肯定是强者进,弱化退。这时候,用益物权,就成为官地民用的“民”方的救命稻草。

在诸多种植耕地、工业区、风景区承包合同存续期内发生的出让方和承包方的纠纷中,几乎都是出让方强制提出合同外的附加条件,未遂,则要求承包方中止合同,但却不按合同约定进行等价补偿。承包方需要承受绝大多数因突发变更带来的利益损失,甚至财富清零,或家破人亡。

这个过程当中,承包方都会拿出合同来说事儿,但抵不过出让方(或更上级的出让方)拿出的政府文件更有现实效力——法律和约定,抵不过现实的行政决策。至于合同期内承包方天然拥有的用益物权,被习惯性地稀释淡化殆尽了。

不过,这是基于非对等协商下的一种压制性结果,导致的不满情绪,并不会因为事情的表面解决而终结,而是转化为另一种抑积于心的暗能量,等待未来一个发泄机会。

近期跟踪的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产权损害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官地民用案例。在合同期内,承包人黄淦波被具有“官”字头的各级行政和行业主管部门压制、刁难,用益物权几乎丧失殆尽,要不是前任主政者落马,森林公园花落谁家,还难以定论。

所以,在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行政决策置于法律之下,是保证用益物权的唯一出路。

近年大量发性的基建强拆,是对用益物权的另一种形式的消解过程。

总之,用益物权,对没有私有土地产权的国人来说,对保障正常的居住权、生产权、经营权和处置权确实非常重要,也有必要引起人们的再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律师100人》之《法律小食堂》的餐友范围以专家、律师、媒体人、企业家、艺术家和发烧友为主,旨在维护、增强同城同道传统友谊,接纳、整合异地各界新鲜人脉,分享、交流国内外最新法律、政策、民生、商业、文化、艺术等多领域信息资讯,打造精品社交微平台,实现针对性社交外延。

欢迎各界朋友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价值互换,共襄盛举。

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七日星期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