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被称为东方的凡尔登战役。

73个师70余万中国军人奔赴沙场,25万余将士血洒前线,14位少将以上将军为国捐躯。

淞沪会战迫使日本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黄粱美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淞沪会战

1、黄梅兴(1897年7月21日—1937年8月14日):广东梅州市平远县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2军第88师第264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黄梅兴率领部队冲到八字桥时,不幸中弹,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40岁。

淞沪会战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被称为“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毛泽东称赞其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梅兴

2、蔡炳炎(1902年―1937年8月25日):安徽合肥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8军67师201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参加了两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蔡炳炎亲率一营兵力向日军主力盘踞的陆家宅进攻,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3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蔡炳炎

3、路景荣(1902年-1937年):江苏常州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54军98师师参谋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留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路景荣所部奉命在宝山、月浦一带阻击日军登陆援军,在前线督战时中弹牺牲。时年3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路景荣与妻子

4、杨杰(1895年-1937年):河北容城县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1旅副旅长兼团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参加过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杨杰率部防守西塘桥阵地,指挥官兵向敌军反击时,不幸被敌军炮火击中牺牲。时年42岁。

杨杰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杰将军

5、庞汉祯((1899年-1937年):广西靖西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参加了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庞汉祯率部担负由谈家头到陈家行之间向日军桥亭宅、顿悟寺一线反击的任务,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下中弹牺牲。时年 36 岁。

庞汉祯是抗日战场上首位殉国的壮族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庞汉祯

6、秦霖(1899年—1937年):广西桂林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和中央军校第6分校高级班,参加了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秦霖奉命担任湾宅至毛宅一线阵地的守备,血战中亲自上前线督师,不幸被一颗敌弹击中了头部,当场壮烈殉国。时年37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霖

7、官惠民(1901年—1937年):广东省曲江县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90师第270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和陆军大学第十期,参加了北伐战争。淞沪会战爆发后,官惠民先是奉令率部向罗店东南日军攻击,后奉调在嘉定县的清水显(在陈家行、广福间)一带布防。在战斗中左膀中弹不下火线,突然一颗炮弹飞来击中要害,壮烈牺牲。时年36 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惠民

8、刘启文(1899年—1937年):河南淅川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陆军大学第7期,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军将领董英斌部下,“西安事变”中奉调驻防西安市郊,事变后逼蒋介石释放张学良。淞沪会战爆发后,刘启文率部驰援上海右翼松江防线,驻防松江县南口阵地,狙击金山卫登陆日军,在石湖荡与日军激战中殉国,时年39岁。

刘启文是东北军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第一位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启文

9、吴克仁(1894年—1937年):黑龙江宁安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7军军长,中将军衔。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第五期,曾赴日本炮兵学校深造,回国后任东北讲武堂炮兵研究班主任兼炮兵教导队上校队长。参了长城抗战,西安事变爆发后,率部驻甘肃平凉监视驻甘蒋军的行动。

淞沪会战爆发后,率部防守黄浦江北岸,亲自出城督战,后在白鹤港指挥部队渡河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43岁。67军坚守三天,打到最后仅剩2个排,可想战斗之残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克仁

10、吴桐岗(?-1937年11月9日):辽宁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7军参谋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淞沪会战爆发后,随第67军进驻上海,在上海松江与日军激战中与军长吴克仁一同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桐岗

11、邓玉琢(1903年—1937年11月9日):辽宁省东港市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7军第107师参谋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后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深造,毕业后派任东北讲武堂步兵研究班教官。参加了长城抗战,西安事变爆发后,积极协助张学良将军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军政措施。淞沪会战爆发后,随第67军受命担负掩护上海主战场中国军队撤退的任务,在白鹤港渡河时突遭日本便衣队袭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玉琢

12、朱芝荣(1897年—1937年):河北东光县朱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7军第107师第319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后参加了东北军。西安事变爆发后,担任总部(张学良司令部)及中共代表团(周恩来)的警卫工作。淞沪会战爆发后,在松江区深入日军阵地被包围,拼死力战,为国捐躯。时年4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芝荣

13、李伯蛟(1897年—1937年):湖南省邵阳县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湖南陆军第3师军官讲习所。淞沪会战爆发后,李伯蛟率部守备金山卫城和太平镇,守军几乎全部殉国。李伯蛟亲在一线督战,不幸中炮身亡。时年4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伯蛟

14、吴继光(1903年~1937年11月11日):安徽明光市人,牺牲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8师第174旅旅长,少将军衔。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是陈诚“土木系”的成员和俞济时的膀右臂。淞沪会战爆发后,李伯蛟率部在罗店重创日军,后奉令赴青浦阻敌,血战4个昼夜,继而转守白鹤港。在白鹤港日军猛烈进攻中,吴继光坚持在一线督战,不幸被炮弹击中,当场身亡。时年3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