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马上到来,是电商大战,也是快递大战。

每年此时驿站、快递柜都爆满,剁手人都要收不少快递。那么,每次在取出物品之后,对于纸箱上的快递面单,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

这样一纸快递单,真不能小瞧。

因为,它和我们的个人信息息息相关,包括姓名、手机、住址等一应俱全。

而倒卖这些信息,甚至已经形成了一整条灰色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递面单作为记录用户收、寄快递的信息载体,信息泄漏问题正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初,《快递电子运单》新国标正式实施,对快递运单个人信息显示方式出台一系列禁止性规定。

但有媒体记者走访发现,新国标实施5个月后,部分快递面单个人隐私仍在“裸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在思考怎么才能给快递信息“上锁”,他们中采用物理方式的较多——下单一瓶消除液喷雾,收货之后喷一喷面单,打印信息就消失了。

但是,这只防住了第一层。除了这种纸质信息上的直接获取,有些时候我们并没有留下白纸黑字的纸质资料,依旧出现了信息泄露。

比如,我们电脑里的浏览记录,cookie记录着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次动作,黑客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获得我们的个人信息;

又比如,我们手机里的点击、收藏、评论,每一次动动手指的数据,都会被抓取、画像,一旦出现数据泄漏,大家就是网上“裸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些APP依旧在读取着我们的定位、喜好等私密信息。

今年,工信部曾经公开存在问题的APP名单,很多我们熟悉的名字在列,不少都是因为“违规收集用户信息”“超范围手机用户信息”而上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不觉中,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我们的个人隐私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这类泄露的信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定向骚扰电话、量身制作的诈骗信息等,而对于商圈or政要人士来说,可能就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名球星贝克汉姆1800万份的通讯文件被泄露、世界前首富贝佐斯私密短信泄露、还有马斯克和比尔盖茨之间的一张短信聊天记录截图在网络流传,显示两人正密切讨论关于特斯拉股票的事宜,消息一出,引发股价震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类“跺跺脚”就能让股市抖一抖的大佬们来说,肯定比我们更关注信息安全。

那么,作为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设备,他们都在使用什么手机?最近我是从王石的一组旅游偶遇照中找到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眼尖的数码博主揭秘了,王石手上的,正是尚未正式发布的OPPO Find N3。

无独有偶,前几天网易CEO丁磊也在网易云上透露,自己最近get了一款手机,被它带来的安全和松弛所打动。

此文被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转发,无疑是承认了丁磊说的就是Find N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够征服这么多大佬让他们步调如此一致的更换手机,想必OPPO Find N3在安全性能上的确有过人之处。

首先,它拥有一枚达到国密二级的独立安全芯片。

要知道,目前商用手机产品最高认证就是国密二级,这也就意味着,采用国密二级安全认证独立安全芯片的Find N3,将成为目前市面上最安全的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它还搭载了“孤岛”技术,也就是前文中丁磊点名夸赞过的那项技术。

这一技术由OPPO旗下三大安全实验室之一安珀实验室的自主研发。能从源头、底层解决安全隐患。

具体怎么操作?OPPO给媒体发的发布会邀请函上已经形象地展现了:很简单,一键上推,即刻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出众的影像功能和轻薄的机身也是它的加分项。不止是受到摄影玩家王石的盖章,对于商务人士来说,一台笨重的手机并不是最佳商业伴侣,轻薄且功能强大才符合他们的需求。

来总在微博上,还强调了OPPO Find N3的另一个特性——折叠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PPO官方发话,“手机一折,屏幕素质打折”的时代已经过去。从明亮通透,到细腻护眼,再到坚韧可靠,今天,屏幕相关参数有爆料释出,内外双钻石屏加持,屏幕峰值亮度来到2800尼特的行业最高,确实是折叠屏新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得出来,这次Find N3要一次解决折叠屏屏幕效果、影像体验和系统便捷性、安全性的毛病。

尤其是我个人最为重视的安全问题,智能手机发展之迅速,已经让现代人生活几乎离不开它。它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的确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次OPPO Find N3在安全性能方面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也让所有人都很好奇。

但可以确定的是,因为用户隐私观念的升级,在卷影像、卷外观之后,在安全隐私赛道上发力,恐怕是各大手机厂商们接下来的重点了。

另一方面,在这个相对的安全“真空期”,我们要注意用机安全,养成良好用机习惯。

比如不蹭免费公共WIFI,关闭APP中不影响使用的个人隐私权限,定期清理手机浏览痕迹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保护个人信息。

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老年人群体,相对来说,他们对于这些技术不够了解,年轻人要不厌其烦多科普,谨防他们因信息泄露而受骗损失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