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质这个词的本意,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质子”。这个质子可不是质子中子电子中的质子,而是诸侯国之间在订立一定内容的盟约之后,为了防止其中一方或者双方轻而易举的背叛与抛弃盟约,于是相互派遣国君与诸侯的亲生子弟,到对方那里,去当“抵押式的人质”。也就是如果其中一方或者双方突然背弃盟约,那么用来抵押的国君子弟可以任由对方处置;甚至直接嘎掉都有可能。这么做,就是要维持盟约的严肃性与神圣性。当然有句话叫做:条约或者盟约本质上就是用来最终撕毁的。诸侯国之间相互派遣质子的现象,并非到战争规模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战国时代才有。其实在春秋早期就已经出现。比如东迁之后的周平王,就已经与同宗的郑国交换质子。堂堂的周天子首开拿亲生儿子做抵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获得实力相对较强的诸侯们的长期支持,这本身就是周王权威开始没落的直接体现。既然周王本身开了这个相互质子的头;那么后面诸侯国之间盟约,必然以相互质子作为最高担保手段,自然就很快流行起来。但是数千年来的历史上,故意撕毁盟约的事情可以说是多如牛毛,真正严格履约的却凤毛麟角;那么那些已经派出“质子”的国君们,就不怕一旦背约,对方就真的把自己的亲生子弟给当即咔嚓了吗?难道派出去当质子的子弟,都不是国君的亲生儿子,不怕对方翻脸?其实在历史上用来当质子的国君儿子,基本都是真的。几乎没有假质子的案例。之所以不怕嘎,一大原因就是国君们基本都有一大堆的亲生儿子,被派出去当质子的,往往是最不受重视,也基本没有可能最终继承君权的、比较靠边站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类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子弟,哪怕真被对手嘎了,也不要紧。当真如此,本身作为国君正好借此起兵寻衅开战。而更等于借他人之手,为本国早早确立的太子剪除争夺未来君位的同班兄弟中的竞争对手。因此这种古代相互抵押质子的现象,并没有在历史上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澜。而历史上最有名的质子,可能就属秦始皇的名义老爸秦异人了。秦异人本来不受秦国王族重视,在赵国当无足轻重的长期质子;结果却被吕不韦这个野心家看重,才有了后来一番影响历史进程的神奇操作。因此一定程度上,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也不过是相互抵押人质流程中,一个突变性的附带产物而已。当然到了现代,相互订立条约的国家,更不需要相互派出质子。这也导致近现代的条约更容易撕毁。虽然没有现代质子现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并不等于在近现代的大规模战争中不再有“质子”现象可以利用。现代战争的“质子”往往来源于战俘。不过能有“现代质子”,简称人质价值的战俘很少。普通战俘基本是没有资格成为战争人质的。能成为人质,一般是综合身价较高的飞行员;有极高情报价值的顶级间谍;再就是对手军ZHENG高层;或者可以有巨大影响力的财阀的亲生子弟。只有这类有高价值的战俘,才能有资格被推到前台,然后与交战国谈条件。而一般的俘虏则没有这种最基本的功能。当然,在历史上,即使最高端的俘虏式人质,也未必能真正完成交易。比如最顶级的俘虏,大明堡宗,被俘后被瓦剌拿来当枪使,却一个城门也叫不开。还有二战期间,斯大叔的长子也被俘虏,德方也一度想拿来交换较大的利益。结果苏方根本不理这个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大多数时候,多俘虏几个高级飞行员之类,还是有很实际的交换价值。比如两颗蘑菇没有直接种在以T与0开头的大城市,而是炸了两个不知名的三等城镇,本身与情报显示,这两个偏远地方,几乎没有美军被俘飞行员存在,有很大的关系!还有,当年用多名被俘高级飞行员,最终换回了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