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最近可谓是风向大变。

就在前几日,德国执政联盟三党,连续在两个关键大州的选举中遭受沉重打击,选票情况惨淡,其中自民党的得票率只有3%,甚至够不上巴伐利亚州议会的门槛,面临着退出执政联盟的风险。

要知道,黑森州和巴伐利亚州这两个地区的选民,就占了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在这两个州的得票都不容乐观,执政联盟怕是难以维持稳定的局面,德国政坛估计要迎来“大换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惨淡的得票,其实暴露的是选民对当前执政党的不满,至于为何不满,根本原因可能是对于当前“政府路线”的失望。

德国其实本来是欧盟的核心和龙头,但自朔尔茨担任总理以来,德国加速“美国部署”,也可以说“美国盟友”的标签更重了。

对欧洲不利的俄乌战争没能阻止,还被迫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背负上了能源匮乏,且价格高涨的压力。此外,还需不停地听从美国的“使唤”,顶着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为乌克兰提供援助。

而且,美国挑起的纷争不少,无论是叙利亚内战,还是非洲地区的冲突,都导致难民涌现,需要寻求新的庇护,而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国家内部也相对稳定,就成为了难民的目的地,这无疑是对德国的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不少新的挑战。也必然引发了国内民众的不满。

眼下,难民危机、经济困境都是德国选战的主要议题,从惨淡的选票情况来看,朔尔茨领导的执政联盟显然是在处理这些问题上表现拉胯,既然台上的人无法解决,民众自然想着看看另一派是否能带来新的主张和举措,将希望寄托在极右翼政党的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的选择党具有“极端主义、种族主义倾向”,它的成功其实在于与当前大量德国民众产生了共鸣,是民众眼中最可能实现他们诉求的党派。而他们的竞选纲领也完美戳中民众的兴奋点,不仅承诺要与俄罗斯和平谈判,结束制裁,还答应将驱逐一部分难民,停止能源转型。

一字一句都深得民心,也难怪收获大量支持选票了。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几年不光是德国,似乎整个欧洲,极右翼势力都在抬头。极右翼执政会怎么样?看看印度的莫迪政府就知道了,莫迪上台后,大搞“民族主义”与“宗教主义”,面对印度这种复杂的状况,倒也能起到一定的社会稳定效果,但始终只是把问题掩盖,而非消除,治标不治本。而欧洲与印度的情况又不同,尤其像德国这样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走“莫迪路线”并非未来。

当前德国所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政策、工业市场的开拓以及劳动力人口的补充,而不是玩“民粹主义”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