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作为重要战略要地的高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当我军在中越边境集结时,双方都意识到战火将一触即发。此时,越军前线指挥官文进勇认为,越南要担心的是同登到凉山战区,对于高平战区和老街战区,这里地势险要,战壕坑道纵横交错,中国军队必然不会将火力集中在这里。谁知这套自负的想法,很快就让越军被狠狠打脸。

一、越军的错误估计

随着中国军队在中越边境集结,中越双方都意识到,这里战火将会一触即发。

一向擅长学习中国防御办法的越军前线指挥官文进勇认为,越南要担心的是同登到凉山战区。高平战区和老街战区岩洞暗堡成群,各种火力点如马蜂窝一样密集,隐藏在荆棘里的战壕坑道纵横交错,无数工事和火力点上下相连,火力交叉,他认为这套从中国老大哥学来的防御方法将百试百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进勇过于盲目自信,在聆听作战参谋长李雄珠报告时指出:高平地区应大小山岗重重叠叠,易守难攻。朔江越军准备侵入中国境内,以求吸引中国军队从而达到杀伤目的。

高平被文进勇看做是打消耗战的最佳之地,只要将解放军吸引过来,就能够以此发挥越军的战地优势。显然,文进勇盲目的自信越军步兵作战经验比中国步兵丰富太多,但是论大规模作战,越军全军从上至下,真的不够解放军打的。

高平地区北面险要,东南面东溪一带文进勇认为解放军不敢进攻,而这里接近谅山,没有坦克行进道路,故此越军部署了大量的高射机枪为主体的防御工事群和火力网,在高平北部,由朔江到重庆的每一条道路上,越军将这里打造成反坦克伏击圈。以此来逐层武器进行部署,其中以反坦克武器为重点。

显然,越军自认为,在这里,一定可以凭借着交叉的火力炮打败解放军坦克。对于越军的预判,作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总司令王尚荣早已经了如指掌,而且还做出了精准预判。他表示:

“越军只是学会了中国的皮毛,没有学会精髓,不知道变通。”

高平之战可以说是自中东战争以来世界上最大一次坦克与反坦克之间的战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高平也可以说是最惨烈的一场战斗。此次战斗,我军一共动用了300辆坦克,出动41军、42军及43军129师七个师10万余人。

虽然这场战争,我军提前做好了预判,但是高平之战还是打的异常激烈,艰难。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数量庞大的越南民兵,这些民兵在战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甚至比越军步兵还要勇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解放军对越军的战略战术预测准确

作为最关键一战,高平地区的成败至关重要。王尚荣在审阅“朔江——高平——东溪战区”战略方针时,对于参谋部提出的大胆战略方案十分赞同。战略的内容提出解放军在打仗过程中实施穿插包围的特点,与此同时突出坦克部队的重要地位。以出其不意的方式,险中求胜。

从对越自卫反击战来看,越军长期以来的实战经验,让他们盲目自信,甚至轻敌。毕竟越军在经历与法、美的战斗后,不仅实战经验提高,而且还缴获大量美式武器,武器方面确实比中国军队更加先进。

这种情况下,中国解放军不能硬拼,想要战胜敌人,就需要从战略上给敌人布下一个大口袋,然后请君入瓮,将敌人一口吃掉。

于是,为了吸引越军的主力部队,解放军决定在道农、朔江正面地区展开强攻。但是却并不着急,一边牵制住敌人,一边用炮火吸引并彻底击毁敌人。而我军主攻部队则从靖西和龙州分两路出发:

一路,过茶灵后直指高平,吸引敌人增强高平守军;

另一路,在高平东面布下一个口袋。

与此同时,我军在攻占通农军队中打算另外出奇兵,打算从高平西面穿插,然后阻击银山越军338师。防止346师趁机与338师会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卫高平地区的是越南人民军346师,又称“高北师”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炮兵188团,还有地方军567团、751团、独立123团和158、190炮兵团,以及一些县独立营、公安屯,总兵力4万余人。

其中246团是越军老部队,组建于抗法战争时期,参加过著名的边界战役和9号公路战役,擅长运动袭击和防御作战,号称最能打的部队。

为了保证全歼346师,我军一边从水口关穿插,作为攻占高平东面部队,一边攻占七溪、脱浪,防止谅山地区敌人增援部队,随后由主力部队沿着东溪4号公路北上,完成对高平的包围。

作为主力部队,在穿插的过程中,与敌人正面对抗,可以说是至关重要。为了减少损失,我军决定在高平投入300辆坦克,以此作为主战武器,然后用坦克重炮代替自行火炮,攻击敌人据守的岩洞。

这场战争,是以我之矛,攻敌之矛,以强打强,以硬打硬,以此来掩护我军步兵部队迅速攻占阵地。此次,利用重炮来攻占敌人前沿,主要的战略战术是吸取了美国在对越战斗中的经验,当时美军利用轰炸机来摧毁越军的埋伏,而我军利用重型火炮,直接比空中轰炸要精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高平越军防御态势,东线总指挥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的战役决心是“牛刀杀鸡”,集中广州军区41军121师、122师、123师,42军124师、125师、126师,武汉军区43军129师,共7个师10万人马,对高平越军形成2.5:1的兵力优势。

与此同时,采取“南北对进”的钳形战略,实行大胆勇猛的战术穿插,正面推进并迁回高平侧后,在3至5天内打一个歼灭战,全歼守敌346师及其地方部队。

不得不说,在战役展开之后,事实也证明解放军的战略估计是完全正确的。

一开始,在银山驻守的越军338师,突然发现从道农穿插而下的解放军部队,338师以为我军是要由3号公路夹击河内,于是开始纷纷挖掘战壕工事,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穿插的解放军部队在占领魁扎后,突然改攻打原平、打沙,直指高平。

此时的338师才得知中计,于是火速纠集部队开始打算增援346师,然而,我军早已经周密部署,在银山外围集结了一个营的兵力进行阻止。在连续两天的进攻下,338师都无法突围,不得不缩回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朔江激战

此次高平作战,北面正面激战最惨烈的就是朔江。41军军长张序登以及政委刘占荣,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代表军区前指加强这个方向的作战指挥。

其中主力部队121师、123师、加强军坦克团、军区部分水路坦克,首先绕过346师的正面防御,然后从念井突破向班庄、扣屯方向实施穿插,抢占纳隆,切断346师退路并阻击322师增援。

此时,我军122师从北面平孟向朔江突破,而123师368团则从靖西方向进攻,以牵制荼灵越军,放弃其增援高平的346师。

朔江位于高平西北方向70公里左右,距离广西平孟4公里,而已经驻守在广西孟麻街的41军122师此时距离朔江只有16公里,可以说这里将成为攻击朔江的第一步。

由于朔江一带洞穴、坑洞很多,两边都是秘密麻麻的岩洞,周围的高山也形成了曲折蜿蜒的峡谷。在这里,无疑是天然的防御屏障。怪不得越军认为解放军不可能从这里攻破天险。

而此时防守在朔江的正是越军346师246团、851团一个营还有朔江县二个独立营和公安屯。面对最艰难的一战,很可能会作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为了能够减少损失,我军决定穿插到朔江东南侧的坂洋,以此截断朔江至高平的通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越军过于自信,想要依靠天然防御屏障,所以军事防御过于薄弱,因此,122师决定兵分三路:

右路,365团1营、2营配属军坦克第8连,从平孟出击,沿公路直闯峡谷;

中路,364团配属365团第3营、军坦克第3营,从孟麻街突破,经坂黄插向敦张、坂洋地区;

左路,366团,从孟麻街方向向坂洋穿插,然后继续插向坂涯,阻断高平方向的援敌。

此次,在重型火炮的掩护下,122师三路人马先后发动了快速进攻。

解放军在七溪和东溪的奇兵突袭下,直接快速将越军的美军战机作为战利品,而在三天不到的时间内,就越过博山攻占高平。正面越军军队心乱如焚,纷纷开始逃跑,但是令越军没想到的是,我军强大的炮火夹击下,346师基本全军覆没。

结语

高平一役之后,交战双方的水平高下立见。越军方面虽然打的十分顽强,但是在逃跑方面也是十分快速。仅仅靠着民兵在苦苦支持,几个团长早已经逃之夭夭,不敢回前线。而此次越军战败的最大原因,在于盲目的自信,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实力,错误的误判军情。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国虽然是越军的师傅,但是在战场上,如果学不会变通,很可能会付出惨痛代价。而解放军在战术上也不是没有错误,其中利用坦克作尖兵在岩洞地区进攻,就是一个错误,好在我军能够及时发现错误并改正,及时止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