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遂宁市,有着“锂电之都”的美誉。近年来,该市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以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锂电产业建设。目前,遂宁市已经成为全国锂电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10月18日,本报记者随着“成渝之星·锂电之都”遂宁行采访调研活动,先后走进了四川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遂宁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切实触摸到了遂宁锂电产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锚定“双碳”政策 发展锂电产业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的明确,实现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进入关键时期。而锂电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上游关键产业,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工业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等方面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遂宁市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加快建设了以锂电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如今,我们的发展态势相当好,产品供不应求,去年年底已实现满产,年产负极材料达五万吨。如今正在谋划项目二期,二期的年产量将在现有的基础上还要再增长四万吨!”在位于遂宁市安居区的四川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宋利剑热情洋溢地向记者介绍着企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坤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进一步了解得知,于2021年12月开工建设的四川坤天年产5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拥有专利36项,箱式纯化专利技术世界领先,比传统技术节能30%以上,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第一梯队。去年,该项目实现产值2.27亿元,而仅今年上半年,就实现了5.1亿元产值。

这不是个例。2022年,遂宁全市锂电产业实现的营业收入高达541.96亿元、同比增长388.2%,实现利润120.55亿元、同比增长625.9%,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32%、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达21%。预计今年全年锂电产业产值达800亿元,锂电产业成为支撑遂宁加速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动能。

加强统筹协调 构建全产业链协同体系

在锂电产业发展上,遂宁市坚持“链式思维”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并加快完善“锂资源开发—锂电材料—锂电池—终端应用—综合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条。在巩固优势锂电材料的基础上,加快隔膜、铝箔、电池及终端等重点环节协同配套,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

在构建全产业链协同体系理念的指导下,遂宁市加强了招商引资项目市级统筹,推进项目招引“精准卡位”,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环节,综合考量产能规模、研发创新等因素,促进了中科华联6亿平方米隔膜、华创10万吨铜箔等补链项目加快建设,天齐锂业2万吨碳酸锂、天劲8GWh动力电池、蜀矿环锂10万吨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等短板项目加快投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目前已引进培育的2户百亿企业之一,其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预计总投资为25亿元。据介绍,项目一期用地265亩,计划投资15亿元,已于去年3月启动。预计今年10月完成建设,11月正式投产。投产后,该项目将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税收收入4亿元以上,同时为200余人提供就业机会。至于项目的二期用地为135亩,计划投资10亿元,目前正处于前期规划阶段。

优化产业布局 打造全域协同发展格局

十年前,为统筹全市锂电产业“一盘棋”,遂宁市在全省率先规划锂电专业园区,布局“三园一区”建设,推动射洪市、安居区、蓬溪县分别建设“锂电之都”核心区、引领区、拓展区。

另外,遂宁经开区、遂宁高新区、船山区突出发展终端生产及应用产业,打造“电动遂宁、绿色遂宁”集聚区,大英县加快电子级有机溶剂产业化,发展高品质电解液及其关联产业。由此,形成全市锂电产业链协同配套发展格局。

以“拓展区”蓬溪县为例,其以蓬溪锂电新材料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引入锂源、盈达科技、翔丰华等锂电材料代表项目,正加速配套协同发展。

在四川锂源展厅内,四川锂源人力行政总监唐志指着一小罐灰色的粉末,向媒体记者自豪地介绍:“这是我们的第三代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提高动力电池的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关键所在。”唐志说,传统磷酸铁锂材料压实密度较低,导致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都不尽如人意。四川锂源通过研发,成功将压实密度提高到了每立方厘米2.6克以上,大大提升了电池续航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锂源人力行政总监唐志介绍企业发展相关情况)

据唐志介绍,随着技术难题的不断攻克,四川锂源在同行业的产品竞争中逐步占据上风。去年,企业的一、二期项目陆续完工投产,四川锂源现已具备年产8.5万吨三代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强大生产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翔丰华)

在蓬溪县,除了四川锂源,上市公司“翔丰华”于2021年5月也注册成立了子公司——四川翔丰华,规划占地面积750亩,分两期建设,计划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14万吨/年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据介绍,目前,1号厂房、2号厂房、危废库、固废库及1、2号库房已经修建完成,厂区自建110KV变电站已完工,投入使用。后处理车间主体工程已完工,开始安装设备。

本报记者 庞玲玲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