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衔仪式,这是给所有参战将领的一种荣誉,令他们的战功,可以更好的向全国展示,同时也令这些将领的付出,可以得到百姓的认可。但是也不可否认,当时在战争的影响下,涌现的将领数量也是颇为庞大的,据悉在授衔仪式上面,就有上千位将领接受授衔。需要注意的是,还有许多将领,因为不符合一些条件,而无法参与授衔,可想而知当时有多少将领为国家浴血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授衔仪式上,根据所有将领的资历与战功,授予不同将领不同的军衔,其中最高军衔为元帅,有十位将领被授予元帅军衔。能够得到元帅军衔的将领,都是在战争当中立下赫赫战功之人,或是在政治方面立下重大功劳之人,他们的威望与贡献,是其他将领所不能比拟的。在这些元帅面前,其他军衔都与之没有任何可比性,镇住其他军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接下来的大将军衔与上将军衔,差距就不那么明显,虽然大将军衔在评选过后,也仅授予十位将领,但仔细分析大将与上将之间的情况,会发现大将与上将之间,并不会有明显的能力差距。甚至从严格意义上面来讲,一些上将在某些领域的突出表现,甚至可以超越大将,而他们之所以仅拿到上将军衔,主要就是综合实力存在一些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一些简单的比较,就可以理解为何说大将与上将之间差距并不大,也可以理解为何大将不能镇住所有上将。首先就是在军队级别上面,粟裕、徐海东等人,是军委委员级别,而王树声和许光达是正兵团级,显然在开国上将当中,正兵团级将领极多,有33位开国上将,都是正兵团级将领。所以从级别上来讲,大将并不会比上将高出过多,甚至是处于同级别。

需要注意的是,萧克以及张宗逊等人,也曾进入到大将侯选名单当中,只是后续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令拿到上将军衔。仅这一点就已经说明,这些上将并不会与大将差距过大,甚至可以达到同等级的水平。从资历来看,王树声在红军时期的军职最高,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而萧克在红二方面军,也担任与他相同级别的职务,甚至还担任过120师副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一点看萧克甚至已经超过大将的资历,又如周士第,他在南昌起义时,就已经是主力师长,这一点不仅大将无法比拟,甚至连开国元帅当中的部分元帅,也无法与他比拟。党龄方面上将中的傅钟,更是所有开国将帅当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元帅级别,在党龄上面可以与傅钟相比较的,也是寥寥无几。若说大将镇上将,唯一可以胜出的,应该就是战功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将领不谈,仅就粟裕这一位大将,他所立下的战功,就比其他上将均出色,如若仅是论战功战绩,相信连元帅都少有人可以与粟裕相比较。但是对于军衔来讲,并非是单指战功的地方,这也就导致粟裕仅是大将军衔,而那些上将即便是有个别突出的地方,综合所有条件后,还是与大将军衔存在一些差距,但是如若大将想要镇上将,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