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红军的历史和演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红军采用了多种战术编制和番号,其中包括"军团"。军团是一种高级战术单位,但其规模和构成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红军为了融入国民革命军编制,最早使用了"第八路军"的番号,后来改为"第18集团军"。这两个编制都处于军一级以上,是相当高级的战术单位。解放战争时,中国红军和国民党军队都使用了"兵团"这一番号,兵团由数个军及兵团部、直属部队组成,同样是高级战术单位。

然而,在红军的历史中,早在1937年之前,就存在着一种高级建制单位,被称为"军团"。红军在其历史上共建立了10个军团。军团在编制等级上相当于军一级以上的单位,应该包含至少2个军级单位,其人员规模不低于4到5万人。但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红军的武装力量相对较弱,因此军团的规模较小,从两万余人(如红一军团)到区区几千人不等(如红九军团)。有些军团规模小到只有数千人,甚至不及敌人一个正规团的规模。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红军的一个师平均规模达到1万人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的红军军团下辖单位可以有所不同,有的军团下辖军一级单位,有的军团规模较小,直接管理师。在长征困难时期,中国红军的兵力锐减,有的军团甚至不到3000人,远远不及敌人一个正规团的兵力。所以,为什么要组建如此多的高级战术单位呢?

首先,设置军团是按照现代军队建设需要,根据垂直层级确定的战术单位。这为未来的军事发展提供了组织准备,反映了建军的决心和信心。毛主席在1930年写给林彪的一封信中提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当时中国红军的兵员数量还不够庞大,但建立军团的番号,为未来扩大兵力做好了准备。

其次,中国红军在20世纪30年代面临多次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国民党军一个师的规模通常相当于中国红军一个军团,因此双方在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升战士们的信心和使对方难以摸清中国红军的底细,中国红军把编制规模扩大,这使得国民党军队很难确定要面对的是一个"军团"规举的中国红军部队,有时甚至不敢轻举妄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一下,"军团"是中国红军历史上的一个高级战术单位,尽管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的军团规模并不特别强大,但它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红军的编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军团的设置既符合现代军队建设的需要,又有助于提升士兵的信心,同时对对手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迷惑,使他们难以准确了解中国红军的实力。军团在中国红军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领导者在建国后也多数晋升为元帅和大将,统率着数十万人的兵马。因此,"军团"可以被称为中国红军军史上最神奇的一个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