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美

江南

江南静谧小民居

渔舟唱晚飞鸟归

无数文人骚客访过江南

或“沿街行赏烟雨遥”

或“随船坐听江南调”

江南之美,美在水

而遥架两岸的“桥”

“织景”成图、“连美”暇目

今天一起了解下

千年水乡古镇——木渎著名的桥

永安桥

永安桥》清 王柘

永安桥上祝长安,人自扬镳各往还。

折柳应歌三叠曲,烟波浩渺忆乡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安桥,又名“王家桥”。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严家花园前,是一座单孔拱型花岗岩石桥,始建于明弘治十年,已经历经了500多个春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桥身高耸,葛萝垂挂,倒影如环。青石桥头上刻“一把莲”,图案工整,雕刻精细。拱圈内“放生河,禁止采捕”的字样至今清晰可见。虽经历五百年的风霜雪雨,更显其古朴高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津桥

《西津望月》清 吴溥

水环小市石桥横,清旷便宜得明月,

一片秋光漫楼阁,知谁望远最多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津桥,位于木渎西街,原为出入太湖口的重要关隘,因位于西市梢,故名西津,明万历年间里茅郊所建,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洞庭东山吴序商重建,改名永平桥。它是一座花岗岩单孔圆弧拱石桥,横跨胥江河,为木渎古镇体量最大的一座古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远看整座桥宛若长虹饮涧,又酷似彩莲跨江。细看,桥洞上端浅雕的坐龙图案,栩栩如生。每当月光初现时,影印碧水,景色分外动人,成了古镇最佳赏月之地,“西津望月”也成了木渎古镇旧十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斜桥

《斜桥分水》清 吴溥

山溪交汇激难留,拍岸跳波骇过舟。

何事汹汹争两派,终看合并作东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斜桥之名缘于“斜桥分水”这个历史故事。传说吴国忠臣伍子胥死后,尸体被装在鸱夷革中,投入胥江。当天,风雨大作,江水暴涨,伍子胥的尸体竟然由东往西逆向流入太湖。风浪平静之后,原来清澈的江水显得有些浑黄,而吴宫流出的香溪水清澈,一清一浊,相交之处竟然形成了一条泾渭分明的分水岭。老百姓都说,这浑黄的江水是伍相国不散的冤气染成的,他死了也不愿与越国同流。现如今“斜桥分水”的奇观仍然存在,也是木渎古镇旧十景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街廊桥

南街廊桥,本名“河桥”,全长不过5、6米,桥栏左右两边对称着隔以3根木柱,把原本短短的桥又分成更小的4间。桥面上铺着很多木板,细小的缝隙间隐约可以看见桥下的潺潺流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木渎有一冯姓的大户人家,小女初长成,出落得芙蓉一般。周边望族富家前往提亲,姑娘一个都看不中,偏偏爱上一个卖鱼郞。冯老头子无奈准了。成婚得子后,卖鱼郞决心出去“混个样子回来”,小女子便住回娘家,带着幼儿天天站在石桥上痴盼夫归,望眼欲穿,任风吹雨打。冯家有位小木匠一直暗恋着她,偷偷地在桥上盖起了顶棚……廊桥便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利桥

吉利桥位于古镇南街中段,在一条狭窄的“一人弄”尽头,建于清代,吉利桥为花岗石单孔平桥,桥长4.15米,宽1.6米,护栏高0.45米,护栏构造形制在苏州城区极为罕见,该桥已列入苏州市第四批控制保护建筑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古镇居民婚庆和寿庆,有“走二桥”(太平桥、吉利桥)的习俗。每逢婚嫁喜庆,在欢快的鼓乐和鞭炮声中,新娘新郎从花轿上下来,喜气洋洋在二桥间穿行。口中还念念有词:“太平桥,太太平平不生病;吉利桥,吉利长寿过一世。”老人逢六十六岁生日,午餐吃过“六十六块肉”后,也要去“走二桥”。每座桥,都要来回走六十六步。这些讨口彩的习俗,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祈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施桥

西施桥来源于西施的传说:相传在清澈湍急的香溪水与浑厚宽缓的胥江水交汇地方,西施常在溪边用奇香花粉沐浴。携带着她的体香及胭脂、花粉之香的溪水自西往东,一路芬芳,满河生香,久而久之便成了千古流芳之香溪,后人便将溪上的桥称为西施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施桥由三个拱桥组成,中间的拱略大,旁边有两个小拱。沿石阶而上,便可栖息在桥上的小亭里。西施桥的倒影投入水中,两个小拱便成圆形的了,不禁使人想起“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来。走在桥上,坐在栏边,好像坐在一幅画中:画的两边是青瓦白墙,如丝垂柳,画中是小桥流水,行人则又坐在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桥下的河水仍在不息流淌

小桥的故事也将蔓蔓流传

活在当下的你与我

值得为此停驻

就像在时间的洪流里

倾赴一场新旧交融的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