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人们把吃西瓜叫做“杀西瓜”。“杀”出来的西瓜像月牙状一样,所以说“吃一牙瓜”,或者问“吃了几牙?” “杀西瓜”,除了像杀猪宰牛一样看“杀”西瓜的“刀技”外,更有主人劝瓜、晚辈让瓜、老汉卖瓜之文化传承的经典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家里有客人登门时,主人就会对客人说“等一下,我给咱杀个瓜。”当主人把“杀”好的西瓜端上来,客人就会说“刚吃了,不饿。”等谦词。主人则劝说“这是咱家的旱地瓜,甜,您尝一牙。”边说边亲手递上去一牙。当客人吃完第一牙之后,主人就会再递上一牙……就像现在泡茶、续茶一样。如此场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喜悦,就跃然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家里有喜庆事,或家长高兴时,当家的就会对屋里人说“今天杀个瓜吧”。当屋里人把“杀”好的西瓜端到小饭桌上,当家的就会给小一点的晚辈说“先给你爷爷拿一牙。”小一点的晚辈就会拿一牙西瓜递给爷爷,然后就跑到小饭桌前看着西瓜……当家的则会再教晚辈“你要给爷爷说‘您先吃’”。随后,晚辈们就会争着递瓜,最后自己再吃。如此日常,《三字经》里“融四岁,能让梨”的诵读声,就变成了一次次的行为熏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村子里唱戏时,露天戏台的观众后面,就会有吹糖人、卖醪糟等手艺人蹭热度做搭车生意,其中最别样的当属“杀西瓜”的。小平车上放一大案板,卖瓜师傅从案板底下摸出来一个西瓜,先用抹布把西瓜擦干净,再双手拿着西瓜反复端详,然后拿上专门“杀”西瓜的“马刀”开始“杀”西瓜,几刀下去,“杀”出来的西瓜像月牙一样,整齐地“列队”在案板上,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一样大。那时候卖西瓜不论斤,而是论“牙”,一“牙”西瓜几分钱,买者从一字排开的十几“牙”西瓜里随便挑。买西瓜的把西瓜吃到嘴里,仍盯着案板上的西瓜看哪牙更大。如此卖瓜,“切蛋糕的最后挑蛋糕”的管理学原理,就无意间得到默默诠释。

现在,西瓜已成为寻常人家的寻常牙祭,可在从前,吃西瓜却不那么寻常。

(王国卿 2023年10月中旬、癸卯兔年晚秋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