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合登岛作战面临各种天然和人工障碍物的挑战,各类障碍物在水中、水际、滩头和阵地前沿的设置形成了多道带、大纵深的高密度配置。例如某地区军队设置的障碍纵深从水中到阵地前沿达25~30千米,其中水中障碍带纵深达20~30千米,滩头障碍带纵深为200~400米,最大可达800米。因此,在联合登岛作战中,快速有效地突破这些障碍物、打破敌方防御体系,成功突击上陆的前提和关键。

图表:反登陆阻隔带配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表:反登陆阻隔带配系

传统的破障装备可以分为工程类装备和兵器类装备,前者包括装甲推土机等,用于清除防御、开辟通道等,后者包括破坏障碍物的爆破器材、扫雷器械等,用于破坏敌方的障碍物。这些装备多由人员操作,且协同性差,存在以下问题:

人员伤亡风险:在破障行动中,工程兵士需要亲身操作装备,面临高风险的爆炸和攻击,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作战效率低下:传统的破障装备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来完成任务,效率较低。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的防御体系和密集的障碍物时,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时间和人力。

依赖性和可操作性:传统的破障装备和手段依赖于有限数量的具有专用性的工程兵器和工程装备,这些装备通常需要维护和补给,而且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这种依赖性和可操作性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和快速响应的能力。

由于这些问题,发展无人化、集群化的破障装备和技术是提升联合登岛作战能力的迫切需求。当前破障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破障装备体系化、破障手段精确化和破障过程无人化三个方面,无人系统集群的应用很好地顺应了这种趋势。

无人系统特别是无人系统集群在作战和作战保障应用中具有许多优势,这些优势基于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作战能力。

多样化的任务执行能力:无人系统集群由多个无人系统组成,每个系统可以承担不同的任务角色,如侦察、打击、通信中继等。通过不同的协同方式,无人系统集群能够同时执行多个任务,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自主性和灵活性:无人系统集群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实现高度的自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作战环境和任务需求,实时调整行动计划,灵活应对复杂的战场态势和敌方防御体系。

高度的协同能力:无人系统集群能够通过通信协同,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分配和行动协调。它们可以组成一个紧密协同的网络,实现分布式作战和集群智能,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减少人员风险:无人系统集群可以承担危险和高风险任务,减少人员的直接参与。它们可以执行侦察、目标打击、物资运输等任务,使人员从危险区域解放出来,降低人员伤亡风险。

无人系统集群技术可应用于多种破障装备,以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破障能力。下面根据联合登岛作战破障任务的子任务类型分析集群无人破障装备体系构成。

无人侦察与勘测装备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破障与攻击装备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工程与修复装备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防护与掩护装备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装备体系进一步实现同类平台和载荷模块化设计与通用化使用,可以大幅减少装备保障系统的种类,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无人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集群的方式实现多个系统之间的配合和协作,提高破障任务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集群化的设计还能够提供冗余和备份能力,一旦某个系统出现故障,其他系统仍能继续执行任务,保证整体作战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海龙,梁恒.登陆破障装备技术发展应用述评[J].国防科技,2020,41(05).

[2]徐凯.未来联合登陆破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国防科技,2020,41(05).

[3]台军反登陆作战能力分析, https://zl.huaxia.com/c/2014/07/03/8099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