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昭示着勇挑重担的责任,更绽放着向阳而生之力量,在自控所电子部生产项目管控单元张杨,就是这样的一面旗帜。

深耕自我,实践求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入工作现场,他还是个电装工艺专业的“小白”。然而工作中的他,善于观察,勤于实践,经常与生产一线的师傅们一起“挑灯夜战”,将看到、听到的知识逐一动手实践;下班后,他持续思考和总结,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是敢为人先地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固定的标准,也因此收获了诸多“第一”:制定第一条DFM规则、第一片BGA焊接方法、第一条贴片程序、第一份水清洗的方案……没过几年,师傅们口中的“小张”,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家”。

优秀成长的经历,让他对航空电子装联工艺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并通过日常工作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务实行动,将“深耕自我、实践求真”的奋斗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在C919电装项目中,他与团队一起夙兴夜寐、攻坚克难,仅用时2年,就实现了业内平均建设4-5年才能达到的能力程度,不仅确保了项目目标的顺利达成,还以此为契机,孵化并筹建了全集团首个“高可靠航空电子装联工作室”,为延伸项目成果、推进专业发展搭建出可持续发展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作为党支部委员的他,十分注重党建与科研生产工作的双向融合,通过对项目推进过程的复盘、探索与尝试,他撰写的《国际化电装线党员先进性与组织战斗力提升实践》课题论文,获得集团公司思想政治成果三等奖。

积极乐观,勇于挑战

“想做的总有办法,不想做的总有理由”是一直以来鼓舞“小张”积极面对、乐观前行的工作格言。由于部门业务发展需要,“小张”来到了生产项目管控单元,成为了一名“在质量与周期、流程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解”的装配计划员。临走前,领导对他说:“希望那是你的另一片蓝海!”

牢记领导的嘱托,以“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名”为思想座右铭,在新的工作领域,他脚踏实地,从点滴入手,本着“缺什么就学什么”的心态,将源自一线的工艺经验与电子组织的生产特点紧密结合,果然在“工艺的组织特性挖掘”方面找到了另一片“蓝海”:

他提出了“职能下沉,协同共管”的计划管理思路,探索“跨单元协同”生产模式,拓展二级生产计划结构。实现突击任务间并行管理,生产节奏平稳有序,紧急节点决不延迟;

为积极应对“在制品规模激增”及“突发扰动”对在制品数据及指令的双重影响,他通过对需求与进度的精准获取与快速采集,探索“区块链”式的数据协同模式,在近年的疫情期间,此方法的成功应用,对支撑生产现场数据的快速准确交互,起到了关键作用。

针对生产现场生产节奏与物料供应波动呈现正向比例互扰的现象,他组织相关生产单元开展了“提前干预,并行准备”改造活动,为生产准备单元“总成模式”扩容。通过计划对标、提前识别、并行生产,有效解决有限生产资源下的生产均衡问题。

期间,他还不忘关注员工思想形态,并通过党建活动开展,激发党员斗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科研生产工作中,为部门科研生产交付目标的圆满完成保驾护航……

秉持空杯,心向阳光

通过对生产现场开展的一系列精益生产改造行动,自控所电子部生产各环节得到了系统性的优化:以往的流程“依赖点”实现改善,流程“真空区”得以填补,流程“冗余段”完成重构。经过现场测算,他主持推动升级后的生产线,流程效率提升了近一倍。同时,还形成了良好的知识溢出效应:颁布包括《缺件生产规则》在内的多项管理文件、获得国家专利2项,其中,《面向周期的电路板组件生产效率提升》荣获“全国电子制造技术应用大赛”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光荏苒,桃李不言。如今张杨已是一名党龄13年的老党员了,但他仍喜欢别人叫他“小张”,因为他知道,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保持谦逊姿态与空杯心境——成功属于过去,唯有心向阳光,才能更好地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