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中国又出现了一位“钱学森”!

他为了能够报效祖国,竟拒绝美国数百万的年薪,不畏美国的百般刁难和阻挠,成功地为我国带回了30多项专利,并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人,就是世界顶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科学家潘锦功

那么,他的回国之路到底多么坎坷?又有怎样的贡献能荣获第二个“钱老”的称谓?

一、为国家未来献光的潘锦功学术之路

潘锦功,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少年时代的他就立志要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科研事业,用学术之光照亮国家的未来,因此他学习勤奋刻苦,常与书籍为伴,在学校里成绩名列前茅。

由于潘锦功成绩优异,高中毕业后就考上了一所国内一流的大学,在大学里,潘锦功凭借着超凡的努力和才智,在光电材料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同窗们逐步步入社会的那一刻,他却选择了坚守学术阵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研究和学习。

1985年,他以卓越的成绩取得硕士学位。

而当时美国的科技水平排名世界首位,为了学习更加先进、前沿的科技,他决定去美国进行深造。

于是同年他赴美国新泽西理工大学求学,向更高的学术峰峦进发。

90年代,全球能源危机逐渐显露,新能源的研发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这个时候潘锦功却凭借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新能源未来必定是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太阳能,这个源源不断的能量将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毅然投入到光电材料新能源的研究中,想要有所作为。

为了这个目标,潘锦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尽管种种困难层出不穷,他依然不退缩,最终创造出一种能够极大提高太阳能收集和转换效率的特殊薄膜

这一突破性发明不仅引发了科学领域的震动,也为新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但这时的潘锦功明白,科学的价值并非只在于他已经得到的答案,更在于他能否持续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因此,他成立了一个光电材料研究中心,以期吸引更多的年轻科学家一同探索这个领域的未知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中心成立后,他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不断地挑战科研的极限,寻找每一个可能的突破点。

最终,潘锦功的研究中心成为了国内外光电材料研究的领军机构,发明了超过30项的专利、多篇论文见证了他的学术成就,也为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潘锦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他更是一位深爱国家的爱国者。

他坚信,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基石。尽管曾在国外拥有舒适的生活和极高的学术地位,他却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他想要回国,把研究成果无私奉献给国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潘锦功的归国之路

潘锦功,一个在科学界名声显赫的科学家,曾在美国生活工作多年,研发出了三十多项令全球瞩目的科技专利。

然而,在获得荣誉和声望的同时,他的内心却始终存在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

于是久居美国的他准备回国发展,并把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带回祖国。

由于其深厚的学识和无数创新科研专利,成为了美国官方极力争夺的“科研重器”。

美国政府为保留这位青年才俊,豪掷千金,愿为其提供数百万美元的年薪和无与伦比的科研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还找来了潘锦功的多位好友劝说他留在美国。

然而,潘博士的内心却始终怀揣着远在大洋对岸的祖国,那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的根,也有他想要倾尽一生去服务的人民。

因此,尽管美国提供的是近乎完美的科研环境和待遇,但这一切丝毫不改潘锦功内心深处的坚定决心,那就是归国。

对美国政府而言,潘锦功的选择显然触及了他们的利益,这使他们恼羞成怒。

于是,美国再次使用了,当初使用在钱学森先生身上的“下三滥”手段。

把提供福利待遇的方式,转变为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打压与恐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潘锦功的住所周围布满了眼线,时刻监视潘锦功的一举一动,甚至不惜编造间谍罪名试图让他滞留美国。

最终在使馆的帮助下,终于摆脱了美国政府的阻挠,成功回到了中国。

归国之初,他的梦想不仅仅是创造技术,更希望能够在中国打造一个太阳能技术的创新中心和产业集群。

中国政府得知他要创业,便给予他大量资金支持,帮助他成立公司。

然而,回国创业的路并不平坦。

尽管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的重视,获得了启动资金与贷款的支持,但公司在步入市场时却面临了极大的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资金迅速消耗,团队出现分裂等问题频频出现。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是站了起来,继续负重前行。

而中国政府也继续给予他更大的资金支持,帮助他度过了企业发展的低谷期。

在成功摆脱财务困境后,潘锦功的企业逐渐稳定起来,不仅实现了盈利,还扩大了规模。

他发明的光电产品在满足了内需后,也远销海外市场上,并赢得了国际上的一致好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印度政府代表也曾找过他,希望用丰厚的报价买断他的技术。

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对潘锦功来说,好东西就要先给中国用,其他国家要“排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这份执着来自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深沉爱意。

他明白,自己能够站在科研的巅峰,一方面是依赖于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和扶持。

为祖国服务,是他始终未变的初心。

三、造福人类的“发电玻璃”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科技繁荣的时代,无数的创新科技层出不穷,其中有一项技术,以其极富创意和可持续的特点引起了全球的注目。

那就是由中国科学家潘锦功领导的团队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的能源技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又被大家称为“发电玻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玻璃的外貌与我们每天接触的普通玻璃没有太大的差别,当你仔细了解其中的核心技术时,你会发现它蕴藏着改变世界能源版图的潜力

这种发电玻璃使用的是一种叫做碲化镉的光电材料。

这种材料以厚度大约只有4微米薄膜的形式,均匀涂抹在普通的绝缘玻璃上。

而被涂抹过的玻璃,表面仍然保持透明,不会影响视觉效果,但具有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神奇特性。

更为关键的是,无论在强光还是弱光的环境下、无论是在高温还是低温环境中,它都能稳定地进行能源转化,并且发电效率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创新之处不仅在于光电材料的应用,更在于它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我们知道,世界上电能的使用,已经构成了全球能源消耗的重要一部分。

而潘锦功团队研发的发电玻璃正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即如果将现有的建筑玻璃替换或覆盖上这种可以发电的碲化镉薄膜,那么大量的建筑将变成小型的发电站。

这样一来不仅能满足自身的电能需求,甚至还有可能将多余的电能输送到电网中。

举个例子,假如在拥有大量玻璃墙的上海金茂大厦外部约10万平方米的玻璃幕墙上覆盖碲化镉薄膜,那么这座大厦就能够通过吸收阳光来实现自给自足的电力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一步地讲,若我们能在全国范围内的其他玻璃幕墙建筑:例如广州塔、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等,也实施这种高效能源方案,那么,这将极大地推动国家整体的可持续能源发展,并缓解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这种发电玻璃的生命周期长达30年,且投资回报期仅为6年,极具经济效益。

潘锦功及其团队的发电玻璃技术不仅仅能够应用在建筑领域。

其清洁、高效、透明的特性让它在军事、航空、甚至是电动汽车移动充电领域都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们可以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行走在道路上,道路两旁的建筑物、站牌、甚至是道路表面都有可能成为了发电的源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将会给我们带来庞大的绿色能源。

这种技术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在潘锦功的背后,是他对科学的极度热爱,是他对梦想的坚持,也是他在团队面临各种困难时,依然保持着的激情,坚守初心的精神。

他用自己的行动,传递了一个信息——只要我们敢于创新、敢于拼搏,我们就能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奇迹。

无疑,潘锦功和他的团队已经为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清洁能源技术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期待着这种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带来更多的绿色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