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国家选举委员会23日凌晨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没有候选人在22日举行的总统选举中直接当选。

中左翼执政联盟"祖国联盟"候选人、现任经济部长塞尔希奥·马萨和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进入第二轮投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截图(题图为塞尔希奥·马萨

98.51%的选票计票结果显示,马萨得票率36.68%,米莱得票率29.98%,位列前两名。

阿根廷宪法规定,总统候选人需获得超过45%的选票,或者获得超过40%的选票且得票率领先第二名10个百分点,才能直接当选。否则,得票前两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得票数高者当选。

根据选举日程,本轮投票最终计票结果将于11月3日前公布,第二轮投票将于11月19日举行。

对于后续选情,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阿根廷研究中心秘书长林华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当前执政联盟获胜的几率更大。

  • 双方均有机会,但左翼胜选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这是一个基于历史的判断。
  • 阿根廷是在1983年恢复民主体制的,到今年正好是40周年。在这40年当中,所有完成任期的政府,除了2015年到2019年执政的马克里政府以外,其他的都是左翼政府。
  • 相比之下,这次在大选中进入第二轮的极右翼候选人米莱,差不多赢得了1/3选民的支持。这主要是源于选民对现状的不满。
  • 但因为米莱的政策主张过于激进,也让很大一部分选民产生了怀疑,所以米莱的竞选团队在初选后也采取了一定的软化态度,对他的一些过于强硬或激进的言论进行了部分纠偏。但从大选的第一轮结果来看,这种调整的效果并不太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维尔·米莱在投票前向支持者致意(图自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针对11月19日的第二轮投票结果,林华分析指出,这一轮投票将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之间的"对决"。

  • 现任经济部长马萨的主张,主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宏观调控,采取宽松性的财政政策鼓励消费。在社会治理上,马萨主张采取倾向于劳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
  • 相比之下,米莱的经济政策比较激进。他是新自由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主张取消外汇管制,解散中央银行,最小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缩减政府的公共部门,同时推行教育医疗的私有化。
  • 从现实条件来看,米莱的很多主张没有实施的空间。即便能够在大选中获胜,他领导的党派因为资历很浅,不大可能控制议会,未来很多的法案和法令也没法真正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