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籍新兵张轩硕入伍背后的故事

本网百姓瞭望讯:记者 李森 通讯员 朱熙君 吕太明 河南报道】古有杨家将忠君报国,辈辈皆忠良;今有张轩硕三代从军,代代心向党。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再到市场经济的和平时期,张轩硕家人“三套军装”不仅见证了人民军队的发展与壮大,也承载着一个平凡家族的传统与荣光。2023年9月,河南省鹿邑县唐集乡新兵张轩硕光荣入伍,在他奔赴绿色军营前,这个家庭的5位老兵,殷殷嘱托含深情,依依惜别寄厚望,一群老兵送新兵的场景,令人动容,传为佳话。让我们走进这个“三代军人”的光荣之家,了解新兵张轩硕入伍背后的故事:

三代从军路 一腔爱国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8年12月,张轩硕的爷爷张国正,刚满16岁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成为沈阳军区某部的通讯员。1969年,他随部队参加珍宝岛战役,在边境驻扎三个月,打了三天三夜硬仗,他冲锋陷阵,不惧生死,火线入党,荣立三等功。1975年,他复员后回到家乡务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村主任的位上干了40年,先后多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1972年12月,张轩硕的二爷张国勤参军入伍, 成为广州军区南海舰队的一名报务员。1974年1月20号凌晨,他在西沙群岛战斗中,光荣负伤,伤残八级,1977年12月返乡。1971年12月,张轩硕的大舅爷董庆生入伍到沈阳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工作训练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嘉奖,1976年3月复员。1976年12月,张轩硕的二舅爷董庆山参军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反击战,荣立个人三等功;1980年初考入西安陆军学院,1987年在对越防御作战中,被昆明军区授予“战地优秀指挥员、战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993年12月,张轩硕的父亲张保卫在父亲张国正的影响下,成为兰州空军合成旅的一名新兵,次年入党后调入陆军21集团军工兵团,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驾驶员,由于技术过硬,多次受到嘉奖,1996年12月复员返乡后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从贫困村走向富裕村;2023年10月,张轩硕在爷爷和父亲期盼的眼神中,成为山东武警部队的一名武警战士。

一根接力棒 延续三代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辈是孩子最大的偶像,更是国防教育的首任老师。”记者在张轩硕的家乡采访中,他的二舅爷董庆山感慨地说:轩硕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只要见到我,就让我给他讲战斗故事。一个人的成长,与家庭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小时候崇拜什么样的人,他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受军人家庭的影响,他一直怀有从军的志向。父亲张保卫说,儿子对参军具有强烈的愿望,即使他考上了郑州的一所大学,听说乡武装部招兵,他就报了名,当他母亲得知儿子要参军的消息后,担心儿子吃苦受累,多次留下眼泪,儿子却安慰她说,我喜欢军营,在部队我一定争取多立军功,给家庭争光添彩! 他远在郑州航空港区当老板的舅舅,让他去做物流管理,并许诺给他最高待遇,锻炼几年就让他当部门经理,他都丝毫没有动心。张轩硕说:“爷爷和父亲参军报国牺牲奉献精神,对我有很大的影响,如今,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我将延续父辈的精神和意志,刻苦学习、苦练本领,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家乡人民争光,为强军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张轩硕入伍的欢送仪式上,家里的5位老兵,分别给他送上了祝福,爷爷张国正告诉他:“走向军营,就要当好祖国的绿色长城一兵,守护好家园”;二爷张国勤嘱咐说:“军营是个大学校,保家卫国是大孝”;大舅爷董庆生说:“好男儿上军营,当兵就要当好兵”;立过战功的二舅爷给他提了一个要求:“平时要立军功,战时要往前冲!”;父亲张保卫嘱托他:“走好军营路,当兵尽义务,争取在部队的大熔炉淬炼成钢!”

传承好家风 期待早立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轩硕到部队后参加新兵训练,他给家里通电话时,怀着无比愉悦、激动地心情说:“到军营之后,我适应了这里的节凑,虽然训练非常紧张,既然选择了军人这个职业,再苦再累绝不退却,再险再难绝不畏惧,我在每一次的科目训练中,都能达标优秀成绩。”鹿邑县唐集乡武装部长姬鹏飞说:“张轩硕参军入伍,家里代代有军人,这是他父亲最想看到的,因为这样能延续张家的‘军脉’,让保家卫国的传统代代相传!”“张轩硕身上的这件军装,不仅是军人的标识,也是军魂的象征,他承载着三代人的家国情怀,承载着三代人的青春选择,光荣门第有铁规,血脉传承好家风,选择军营,就是选择光荣,选择责任,期待张轩硕在部队早立军功,多传捷报。”鹿邑县唐集乡党委书记马廷俊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 里深】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