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咱这是要写成“连续剧”了

上篇不是说嘛,孩子作业写到了半夜11点,最后一项誊写作文的部分,因为侧重了“调整握笔姿势”而不是机械抄写,小叶子写得慢,没完全写完,交上去的作文字迹,确实也看上去比较“丑”、好像不认真一样,于是被老师要求重写……

第二天她刚从学校回来,就555地边哭边跑进房间,看上去情绪很崩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好好管管孩子!看看她科目是怎么回事?!要给她讲讲!”

公公去接的小叶子,说孩子哭了一路,就自己作文不合格要重写,还说什么英语也不咋地,哪哪都不好,这平时都是贼快乐一娃啊……

这一哭,把老人家给整焦虑了,直接批评起我和老公……

“爸,这和我俩没关系哈。”我首先选择,不“接”这个“锅”,语气是温和同时坚定的。

啥意思呢?

就是孩子出状况,系统内的家庭成员都会被影响、被勾起一些自己过往的伤痛和情绪,有的人会为了避免面对这种浓度过大的感受,把责任焦点转移给他人(“都是你/他/她的错”),来让自己好过些。

而你要是认同了“孩子被批评了,就是父母没负好责任”的剧本,那大概率也就只能上演两出戏:要么愧疚自责;要么愤怒反驳对抗

而无论是“A”还是“-A”的反应,本质上都是“A”,强烈地认同了这个剧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啊,别把事情搞复杂,跳出来的最简单方式就是:中正地表达立场,你可以有你的剧本,但我不跳进去演,嘿嘿~

我同样也把这部分,带入了接下来和孩子的沟通:

好像小叶子明明是自己学习受挫,但表现的却好像是把对自己的愤怒、转移给了我们,老公已经第一时间冲进房间、想要安慰她了,孩子的回应是,“走开!你们都走开!”

这个时候肯定需要有共情和理解,孩子在情绪里,所以口不择言。

但也不用过度,因为说得太煽情了,倒是认同了“我有情绪你就得来把我安慰好”的剧本——嘿,相比依赖“有人把我哄好”,我更希望孩子明白:

我们也是要为自己情绪负责、能够走出来去面对解决问题的人哦。

我没有冲上去抱抱,或者要求躲进衣柜一堆衣服里的她出来……而是平静地叙述:

“宝贝,你现在有情绪,想要自己待一会儿,我完全尊重你。

“妈妈想和你说的是,作文的事,我很欣赏你宁愿字难看一些,也想纠正握笔姿势的勇气,老师也许不清楚是这个原因,想给你机会多多去练习,但妈妈是知道的,不是你做得不好,也不是你不想做好,要练好字,是要有这个过程的。”

“就像很多发明家,你听过爱迪生的故事吧?他在发明电灯前,真的失败了999次呢,你猜他是每一次都哭哭哭、再也不起来,还是哭一会儿,起来继续研究呢?这是选择,每个人都可以选择。”

看她没有反感,也没反驳,我继续:

“关于英语,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能你对自己有不满意的地方,但我看过你的教材,三年级的内容,比我上学那会儿难多了,我印象中我们课上的内容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那会儿我在校外一直有补习新概念英语;

但你说我有学到多好吗?我成绩还算可以了,却觉得也没达到我自己的要求,不过我也是服气的,因为知道那些英语特别好的同学吧,是能把新概念所有课文都背下来的,他们确实花了很多时间练习。”

“即便到现在,妈妈也还是会有各种很多对自己不满意的时候,好像我很想写书,拖延了很久了,那能怎么办呢?我学习了很多、也因为困难逃避过,但我也真的越来越清楚,如果还是想出书的,我必须选择去面对,嗯,我后来选择的是面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在当下我自然而然流动出的,不是标准范本、也未必适用于所有孩子。

当中一定有些“废话”孩子是无感的,不过贵在真诚、中正、平静吧,那一刻我没有想要说教、或是强迫孩子起来努力,就是分享我真实的想法。

说完,告诉孩子想待会儿还是想出来都欢迎,我就从房间出来了。

从小叶子的反应来看,不一会儿她自己出来了,情绪平复多了,开始在客厅找月饼吃,我顺势在后面“环抱”住她,“嗯,心情不好时也要照顾好自己,吃东西是个不错的办法”,我们都笑嘻嘻、恢复正常交流了。

公公特别逗,从厨房拿出切好的水果,招呼我们吃,大概是觉察到了自己刚才也有点“不淡定”,这会儿也缓过来了。

晚些时候,和孩子睡前聊天,我这才了解到,老师让她重写作文,语气是平和的,没有惩罚的意思;

英语有这个“没学好”的感慨呢,也是因为要面对全班讲一个绘本,时间有点紧,她担心自己做不好……

你看,如果不了解真相,多容易卷入“老师怎么着了我家孩子”、“完了她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怎么办”之类的剧本啊。

别着急下结论,让子弹飞一会儿,真是永远有惊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问小叶子,“你躲在衣柜的时候,妈妈和你说了一堆话,你觉得对你有支持吗?”

她点头。

“嗯,那哪部分你觉得最有触动啊?”(因为我知道一定不是所有的都有感觉)

“就是你说,三年级的英语比你们那个时候难多了……”

哈哈哈,原来如此!

“今天你很棒啊,后来把要分享给全班的英语绘本练熟了,如果你是一直待在衣柜里555的,会发生什么啊?”

“那我就分享不了了,时间都花在哭上了,哈哈哈。”孩子真可爱。

我又说,“是呢,练习什么,就成为什么,可以有情绪,也要进得去、出得来哦!你今天有注意到爷爷的反应吗?你一哭,他很着急,把我和爸爸给批评了呢,你觉得,你哭和我们俩有关系吗?”

“没关系。”

“嗯嗯,那如果下次你因为一些事情有情绪了,还是想哭一会儿,你会怎么和爷爷说、让他不那么担心呢?”

“我就说,爷爷,没事,我现在有点难受,让我哭一会儿,我哭完就好了。”

“好哒,你又学习到啦,妈妈给你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孩子进入梦乡了。

我也觉得很清爽、喜悦,好像自从当了妈妈,挑战、问题是层出不穷的。

但好像自己每个阶段、每一年的持续成长学习,都及时地“显化”在了这样的一个个场景里,最开始是沟通的技巧、而后是心理学的融入、修行的视角,带来的是一整个心态的不同。

从来就不可能没有“状况”,但我们的回应方式,会令到状况变成更大的“问题”、或是成为人生路上的“资源”,如是,我们真是,永远有选择,永远有希望呀:)

作者:吉吉。微信公众号「慢成长」联合创始人,二宝妈,美国注册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前香港资深传媒人,现居深圳。追求细水长流,也爱勇猛精进,爱唱歌爱生活爱自我管理,愿与娃一起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