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化多样性

黄河澄泥砚以沉淀千年的黄河渍泥为原料,经特殊炉火烧炼而成,质坚耐磨,观若碧玉,抚若童肌,储墨不涸,积墨不腐,厉寒不冰,呵气可研,不伤笔,不损毫,是工艺美术精品之作。黄河流域昌盛的黄河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澄泥砚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被公认为四大名砚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澄泥砚因制作技艺复杂,工序繁多,成品率低,使其难以大规模制作。宋元以后,澄泥砚的地位与端砚相比,已相形见拙,至清代乾隆以后,便湮没消失了,原因是其制作技艺失传。

为什么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技艺会失传?这跟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繁荣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时代越繁盛,思想越开放自信,其文化必然也很繁荣。只有在繁荣健康的文化环境下,多样化的"小众"技艺才能有生存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旅游也越来越繁荣,对各种传统文化技艺也有了更多的需求。1986年河南省郑州市黄河风景名胜区邀请有一定基础的张慧的父母到黄河边工作,试图让黄河澄泥砚这一老技艺复活。张慧的父母经过多年夜以继日地研究探索,1991年时终于让黄河澄泥砚重获新生。

黄河澄泥砚现在不如端砚等名砚知名,因多种客观条件限制也无法让更多的人认知和使用。但作为一种具有制作技艺太过复杂等“缺陷”的独特工艺,其在现在这样的文化繁荣、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仍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传承。是因为能让文化多样化发展的的大环境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复活和焕发新的生命力。

曾经青春叛逆期的张慧并不想拥有“澄泥砚家的姑娘”这样的标签。但经过多番思想斗争后,大学毕业的张慧还是愿意进行六七年的“苦学苦练”来承继家业。最终她已能够在原有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手工艺品的用途,创作出黄河瑞兽摆件系列和黄河澄泥瓷茶具系列等多种文创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张慧做过100多场公益培训,并培训100多名聋哑大学生利用黄河泥制作黄河文化文创,帮助解决聋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个曾经有“缺陷”的非遗技艺在良好的文化多样化大环境下,发展繁荣达到了让失能残疾的聋哑人也能受益的程度。这就是文化多样性的魅力,更是当前时代发展成就的文化繁荣文化自信结出的硕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在民众中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我们要看到的是还有许多传统技艺、小众文化这些年里消亡了。我国的非遗保护等文化多样性发展工作还有一些需要优化加强和调整改进的问题。

比如,西藏有一位扎巴老人能够演唱世界最长的史诗《格萨尔》,他能够演唱其中的34部,当他1986年逝世的时候,我们仅记录25部半,其余随着他的逝世而亡佚:满族坤宁宫祭神音乐中三弦和琵琶的伴奏乐谱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消失;千百年来传唱的川江号子曾经是长江的魂魄,如今已成没落的千古绝唱。类似的情况在国内,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还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时代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如果都追求类似的模板式目标,会让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趋同,“小众”的文化也无法生存。在多种非遗文化保护方面,生产性保护无疑是最能让技艺能够长久良好存活的关键

靠立法保护和补贴只能让非遗传承一时,只有有市场空间的非遗才能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所以一定要让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开放宽容,多样化的文化追求才能彰显,多样化的“小众”文化才能有市场化的生存空间!

其他相关内容请至我的主页浏览。

淮上楼:淮上一布衣,江南踏浪儿。多年IT经验,文旅生活互联网创业者。热衷社会百态,民生福利,文体旅和科技前沿。欢迎关注交流互动共创,一起追寻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