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太仓记者 顾志敏 周哲

重阳节当天,在电站花苑的睦邻楼道,63岁的张燕勤为85岁的母亲剪了一个菊花图案,“亲手做礼物献给长辈,我觉得特别有新意。”“剪纸赏菊”是太仓市城厢镇电站村重阳系列活动之一,重阳糕,晚辈做好,送给长辈;多肉植物,长辈种下,送给孩子……连日来,电站村热闹非凡,不少外地人特地赶来“凑热闹”,“听说最近还有戏看哩!”

清秋黄叶重阳至,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只是一个缩影。作为太仓农文旅发展的“领头羊”,多年来,电站村积累了丰富的农文旅资源,如今又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了紧密的联系,“文明+农文旅”成了电站村的又一张名片。

在游人如织的电站村,理论宣讲遍布田间地头、志愿服务形式多样、文化活动精彩纷呈……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依托优质文旅资源融入村民和游客的生活,并悄悄发芽、开花、结果,一幅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文明“嵌”入村景中

当农文旅遇上文明实践,会迸发出怎样的活力?近年来,电站村文明实践创新思路,用一条4.3公里的健身步道将桃花岛、开心农场等文旅景点和国防教育基地、家风家训林、草药科普基地、乡村法制公园等文明实践阵地串联起来,形成可以边走边看边学的“文明实践圈”。

漫步电站村,游客最大的感受就是:“玩得很开心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电站村党委书记王义平介绍,这几天“最火”的景点是原野露营基地。游客能体验“出片率”特别高的骑马射箭、围炉煮茶、户外烧烤等项目,也可以躺在帐篷里休憩,面朝田园光景,微风拂面,享受阳光露营的曼妙风情。王义平介绍:“原野露营基地也是我们的冬训营地,去年底开始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景色很美,烟火气更浓。“乡村漫市集”是电站村吃喝玩乐一条街的夜市,夜幕降临,各种民间美食、乡村特产“占领马路”,散发出接地气、聚人气、浸润美好生活的滋味。“乡村漫市集”占地约4000平方米,包含农副产品仓库、分拣、包装和展销中心以及电站村村史馆等。

“文化的传承,文明的传播都需要载体,村史馆就是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文明实践教育的最好载体。”王义平说。

文明之风吹向“楼道”

与农文旅相互滋养的文明实践,其触角该如何从游客向村民延伸?电站村做了创新探索——让在电站村生态园内打造的“文明实践圈”和在村民集中居住区打造的“文明公社 睦邻小家”项目互通互融,让文明之风从“景点”吹向“社区”。

走进电站村生态园,能看到一块地被白色栅栏围住,大约30平方米。这是当地村民的“睦邻小家种植体验园”,游客们称这里为“开心农场”。当地村民可以租用土地自己耕种,值得一提的是,可以通过“楼道文明积分”抵扣租金。

为激发村民共建共享的热情,电站村推行“文明公社”楼道积分管理制度,村民可以在环境卫生、家风养成、文明实践、志愿公益等方面获得文明积分。

王义平介绍,“文明积分”最开始的“设定”是兑换米面粮油,如今,“楼道”与“景点”的联系越来越多,村民讨论决定,增加了梨树认养、农场租金抵扣等功能。如今,“小家带大家”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已逐渐形成,文明乡村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文明实践圈”的场地和资源给村民的文明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民俗活动、田园风光同样是电站村吸引游客的“风景”。

秋高气爽,正是新芋艿收获的季节,不少外地游客来到电站村的种植园体验挖芋艿。“和农民伯伯一起体验挖芋艿,能让在城里长大的孩子感受文明乡村的独特魅力。”来自上海的胡女士说。

借助文旅热度,传播文明理念,每年近30万的游客与电站村村民共建共享文明成果。

资源共享 创新“文旅+”

电站村里,还有与太仓市中医医院共同建设的中草药种植园,也是卫生健康行业文明实践分中心。园内主要试种植黄芪、决明子等常用中草药。前段时间,来自肯尼亚的夏瑞福专程到这里学习中医知识,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药师蒋建伟热心为她讲解。

多年来,电站村在农文旅发展的过程中,与多个农文旅行业部门以及文化相关社会组织建立了良好的沟通联系机制,积累了丰富的农文旅资源。全域统筹,着眼优质资源共享,让群众成为优质资源的享有者。

对接律师行业文明实践分中心,设计推出法治文创,化身普法小律师开课等;对接太仓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双拥国防园,引进退役装备和高仿真模型,让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接太仓市水务局,设立节水教育基地,传播节水知识、开展节水教育……不同部门的文明阵地串点成线,精准对接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村民平日里接触不到的硬件设施、软件服务,如今就在“家门口”。

去年,电站村获评“文旅部江苏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同时获评太仓市市民学习苑等。“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的教育辅导团队是我们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也是我们创新‘文明+农文旅’的宝贵资源。”王义平说。

随着电站村的文明实践逐步在周边有了不小名气,一些特色活动吸引了周边市民、学校孩子前来参加。农事体验、乡村研学……电站村“文明+农文旅”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