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时间,在热搜上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

女儿问52岁的爸爸,送了那么多次的外卖,有没有自己想吃的。

爸爸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在面包店等餐的时候,觉得蛋糕小小的做得很漂亮,不知道吃起来味道怎么样。

女儿就带着爸爸去了一家环境很好的甜品店,爸爸像个探店达人一样,兴奋地对着桌子上的蛋糕拍照。

(视频来源:@急吼吼蛋)

接着,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饮料,用勺子挖了一角蛋糕来吃,笑容满面。

女儿问爸爸:“你觉得我长得像你还是像我妈?”

爸爸说:“我觉得肯定是像我。”

女儿跟爸爸开玩笑:“尊嘟假嘟。”

爸爸也很配合地玩梗:“尊嘟。”

女儿问爸爸:“我漂亮吗?”

爸爸毫不犹豫地说:“漂亮,太漂亮了。”

女儿说:“别人不觉得我漂亮。”

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这么漂亮还不漂亮?在我眼里已经是最漂亮的。”

1条简简单单的视频,却看哭了很多人:

“我跟我爸呆一个空间都尴尬,她能跟爸爸一起吃甜点。”

“你爸爸在这个视频里说的每一句赞美你的话,我出生了21年没有听到过一句。”

是啊,这条视频能火的原因,就是很多人羡慕这个女生的家庭氛围。

温柔且不扫兴的爸爸,配合着女儿拍视频,专心享受着没吃过的甜品,不会边吃边嫌弃太贵了。

而且眼神里对女儿满满的爱都快溢出来了,言语间也都是对女儿真心的赞美。

02

能拥有不扫兴的父母,已经打败了90%的东亚家庭,成了当代年轻人最值得炫耀的奢侈品。

有人晒出自己的聊天记录截图,感慨因为父母从不扫兴,所以喜欢和他们事无巨细地分享生活中的小事:

让妈妈给自己的草莓熊盖上被子,妈妈雨露均沾地给所有玩偶都盖上了;

去听偶像的演唱会,爸爸会在表达肯定的同时,让她住酒店注意安全;

用开玩笑的形式找妈妈要零花钱,妈妈很配合地一起玩梗,还多给了一点。

有人则在校门口拍到了这样的照片:女儿喜欢玩乙女游戏,父母特意做了一个人形立牌和横幅,迎接女儿高考结束。

有人晒出了自己童年时期的老视频:小时候上完舞蹈班回家,教爸爸妈妈新学的舞。

爸爸妈妈非常配合地在后面跟着手舞足蹈,当女儿忍不住笑场的时候,他们还以为是舞蹈动作,还认真地跟着她学。

(视频来源:@章鱼欧尼欧尼)

这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

哪怕家境普普通通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孩子,精神富足程度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对比之下,扫兴的父母、消失的分享欲,仿佛才是东亚家庭的常态。

有人和父母分享自己跳舞的视频,妈妈只评价了一个字:胖。

有人兴致勃勃地跟爸爸说自己拿到了奖学金,爸爸的反应却是:“为什么你领得最少?”

跟父母发自己出去玩的照片,父母却说:“不要浪费时间”。

最经典的就是之前被万转的一对亚裔母女的对话视频:

女儿对着镜头说:“妈妈说我是个小丑女孩,但是妈你知道吗?在美国,黑皮很美。”

妈妈却带着怀疑和戏谑的表情问女儿:“是这样吗?那...你是个美女啦?”

女儿点头,妈妈却闭着眼睛摇起了头:

“你从小到大就是一个小黑妞,小丑妞,我不记得你啥时候美过。”

“从小就不喜欢你的嘴唇,猪拱嘴。”

视频发布后,国外的网友都被震撼到了,评论大多是:“天呐,太疯狂了,怎么会有人这样形容自己的孩子?”

而国内的网友则特别能感同身受:“这不就是我妈吗?”

每当自己感到开心、骄傲、想要和父母分享快乐的时候,他们却总是一盆冷水泼过来,让人兴致全无。

身材外貌被评价,穿着打扮被约束,人生选择被驳斥,日常琐事被打击。

每一次对话都像一个失望的循环,最后的落脚点永远都是挑刺和指责。

长久以往,这种习得性无助,会赶走孩子对父母所有的分享欲。

甚至孩子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这么差劲,以至于所有的快乐都覆盖了一层谨慎的底色。

03

热衷于打击、扫兴、将贬低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东亚父母,并不会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期许的模样。

相反,赞许和鼓励,才是一个人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来到一所小学,从一到六年级各选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试”。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保密。

名单中列出的学生,有些在老师的意料之中,有些却是水平较差的学生。

对此,罗森塔尔解释道:“请注意,我讲的是发展,而不是现在的情况。”

但事实上,这份名单上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挑选出来的,罗森塔尔撒了一个谎。

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

名单上的那些学生,每个人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更自信活泼了。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当一个人被赋予更多期望、赞许和鼓励之后,他的成就动机就会变得更强,会不自觉变得努力而上进,表现越来越好。

然而,有太多东亚父母都不懂得这个原理,极端吝啬于给自己的孩子一些正面反馈,不肯用鼓励和赞美赋予孩子能量。

事实上,只要用心观察并发现孩子身上一些具体的特质,并给予赞美,往往会比批评、泼冷水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04

那些从小就教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将会让孩子在满满的信任和安全感中长大。

就像这位妈妈给自己女儿唱的歌:

“我爱我的身体,从头爱到脚趾。我爱我的小脸蛋,我的眼睛鼻子和嘴。

我爱我原本的样子,每当站在镜子前,我都会向前一步,再把自己看清楚些。

镜子里的是谁呢?是我是我!我看起来超棒的。

所以我该说什么呢?我告诉自己:我爱我自己,每天都在爱~”

多希望,能有更多的东亚父母,懂得告诉自己的孩子:

最真实的自己,就是最值得被爱的。

不要用习惯性扫兴,来一次次推开自己的孩子,不要吝啬表达自己的爱。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全网粉丝量破100万。关注我,用独特视角解读社会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