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融情于法守护“花开”(主题)

——景县法院关爱和保护未成年人工作侧记(副题)

河北法制报记者 李胜男 通讯员 徐晶 郭畅畅

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切实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推动诉源治理工作,通过机制建立、法治宣讲、能动履职践行全过程能动司法,切实落实“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努力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挺在前面、落到实处。

督促履职 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小学生柳某、张某在一起玩耍时,将居民程某存放于某小区地库中的灭火器随意喷洒、丢抛,造成地面、墙面及通风系统受损。为索要赔偿,程某将柳某、张某及他们的监护人诉至法院。

考虑到柳某、张某系未成年人,该案具有特殊性,承办法官立即联系了柳某、张某的父母,在介绍案件情况的同时释明未成年人相关法律规定,最终促使张某、柳某的父母分别与原告达成调解协议,原告撤诉。

办理该案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到家庭教育缺失是导致本案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柳某、张某父母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依法应当予以纠正,故分别向柳某、张某的父母送达了“家庭教育令”,督促他们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承担父母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

制发“家庭教育令”是景县法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一项重要举措。近两年来,该院持续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指导涉案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督促监护人提升监护能力,落实监护职责。

自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以来,景县法院已发出“家庭教育令”3份,家长们均表示认识到了自己在孩子教育管理上的问题,会吸取教训,努力在孩子的成长中尽到作为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

人文关怀 架起柔性司法“暖心桥”

未成年人梁某与何某外出玩耍时发生肢体冲突,导致梁某受伤。双方家长就赔偿款数额问题僵持不下,梁某的监护人代为诉至法院。承办法官考虑到当事人均是未成年人,不仅要解决当事双方赔偿问题,更要照顾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承办法官以家庭教育、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为切入点,多次组织当事双方调解,促使双方情绪慢慢平和,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被告监护人当庭给付了赔偿款。

景县法院少年法庭坚持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在涉未成年人审判案件始终,并把促进政府、家庭、学校、社会保护融入日常的审判工作中,引导未成年人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和人格,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在离婚案件、探望权案件的审理中,原则上禁止未成年人参与庭审。”景县法院少年法庭相关负责人介绍,法庭为此专门设立了未成年人观察室,并安装有儿童游乐设施,借助轻松、温馨的空间,帮助未成年人平复情绪、消除顾虑,准确表达意愿,凸显柔性司法和人文关怀。

为进一步完善涉未成年人案件办理机制,加强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关心救助,景县法院借助专业社工团队力量,和社工团队共同搭建了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暨一站式救助中心,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未成年人罪犯、被害人进行帮教、救助、回访,开展法治教育与心理辅导,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减少未成年人再犯罪的发生。

为有效巩固少年审判工作成果,景县法院还建立了离异家庭未成年子女成长档案,形成“一案一档”管理制度,在诉讼结束后通过电话沟通、实地回访等方式,及时跟进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现状、抚养权及抚养费履行情况等。在刑事案件处理上,景县法院健全流程机制,制作“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含犯罪记录封存信息”专用章,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台账、涉未成年受害人等专门案件台账,为开展案件跟踪、回访、帮教等工作打下了基础。

凝聚合力 播撒法治“种子”

9月4日,景县法院多名干警分别走进景县的多所中小学,为同学们送去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法院干警宣讲以贴近生活、真实典型的案例为切入点,为同学们讲解法律知识,让法治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景县法院少年法庭坚持通过法治宣讲推进诉源治理,深化、细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治宣传工作,以法促教、以法促学、定分止争,扎实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开展和法治校园建设。

该院成立了“护航成长”普法宣讲团,以保护权益、预防犯罪、守护成长为目标,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法为基础,规定每年2月、5月、9月、12月为集中宣讲月,通过送法进校园、法院开放日、模拟法庭、旁听庭审、家长课堂等多种方式开展法治宣讲。

景县法院多次与妇联、团县委、县教育局共同围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开展专题座谈会,聚焦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讨论研究新时期未成年人维权工作联动机制,为未成年人案件诉源治理工作搭建协作平台。

该院与教育局联合制定“一校一法官”工作机制实施意见、“一校一法官”法治副校长聘任管理办法等,深入推进法治校园建设向纵深发展。法官干警走进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一堂堂生动的法治课将法律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未成年人和家长头脑之中。

今年以来,该院先后举办法庭开放日5次、模拟法庭2次、送法进校园30余次,并制作“普法课堂”微视频作为中小学日常法治教育材料分发到各中小学校,青少年普法工作覆盖辖区30余所中小学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来源:河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