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管家、易货师、带货主播、电子竞技员、人工智能训练师……中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新技术开发应用走在全球前列,快递外卖、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数以亿计的灵活就业岗位。数字化浪潮下,伴随着新产业、新经济模式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应运而生,获得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全球化智库和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新就业形势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以2019-22年6月人社部发布的六大新职业为基础,重点分析新就业形态下新职业青年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

本文特意将关于就业重点信息的部分摘录出来,来一起看看报告中提出促进新职业青年培养和发展的对策建议,展望未来新职业。

一、新职业将为青年群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新职业青年有的紧跟科技前沿,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有的着眼于社会服务“痛点”,结合新消费的发展趋势,在生活服务业中发挥作用。据课题组汇总分析,2021-2025 年,互联网营销师、企业合规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 20 种新职业人才缺口接近1.2 亿人。

图:新职业人才缺口估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新职业人才缺口估计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数字化转型带动新业态、新需求涌现,促进新职业蓬勃发展。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将为青年群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二、新职业青年就业方式灵活多样

新职业青年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就业方式从相对静态、固化形态转向动态、多元形态,将进一步推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

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既有传统雇佣关系 (36.8%),也有合作分成 (35.1%)、承接外包业务 (19.4%)等多种形式。虚拟现实工程师的非传统就业形式占比 (70.4%)最高,其接受企业外包业务的比例(28.8%)也最高。企业合规师多由法律职业转型而来,传统雇佣形式占比(50.3%)最高。农业经理人无正式合作形式的比例(16%)最高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符合当代青年追求自由、灵活、多元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推动工作方式朝着灵活、混合办公模式发展,从而打破工作与生活、学习的界限,促进新型劳动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图:受访六种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受访六种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

三、新职业青年注重职业发展潜力及兴趣爱好

新职业青年择业注重职业发展潜力及与兴趣爱好的匹配度,就业目标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选择本职业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选择本职业的原因

虽然新职业青年择业仍主要基于自身专业基础和职业发展前景,但兴趣爱好等个性化驱动因素亦成为重要的内在动因。受访者选择本职业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发展快和前景好 (45.5%)、相关专业毕业(45.2%)、个人爱好和喜欢 (35%),另有 18%、11.4%、6.2%的受访者选择新职业重点考虑了个人价值实现、工作时间灵活、好奇和尝试新领域。

图:新职业青年对即将步入所在职业的青年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新职业青年对即将步入所在职业的青年的建议

在受访新职业青年对即将步入所在职业的青年的建议中,59.6%受访者建议“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54.7%受访者建议“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特点,科学制定职业规划”,49.3%受访者建议“把握市场契机,敢于创业、勇于创新”。新职业青年在就业选择更多元化、个性化,更具有自主性,在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契机的同时,职业目标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四、新职业青年受访者工作特征

六类新职业受访者中,超过四成 (41.8%)工作时间在 6-8 小时,近三成 (31.1%)工作时长达 8-10 小时,也有两成(21%》每天工作时长在 6 个小时以下。其中,工作时长达 10-14 个小时以上的为 5%,14 个小时以上的为 1%。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工作时长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工作时长分布

同时,从业者自我感知工作量程度平均数为 7.4,选择工作量程度为 8 的比重最高,占比为24.6%,其次工作量程度为 7和 10 的,占比分别为 17.3%和16.2%。工作量在 7以上的占比为 72.8%,受访者的工作量相对饱和。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工作量(10为工作量完全饱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受访新职业青年工作量(10为工作量完全饱和)

受访新职业青年就职时长多集中在 1-3年,青年新兴力量不断进入新职业。44.8%的受访者从事新职业的就职时间为 1-3 年,就职时间在 3 年以下的占比为58.1%,27.1%的受访者为 3-5年。出生于 1995 年之后的受访者本身就职时间较短,其就职时间小于三年的占比最高,达到 73.9%,其他年龄段受访者就职时间小于三年的分别为:出生在 1985 年之前 (59.8%)、1986 到 1989 年之间(57.4%)、1990到 1994年之间 (53.2%)。

五、新职业青年认定的工作能力

新职业青年在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近五成在过去三年内选择报读专业知识学习类课程,过半数新职业青年受访者每年在学习上支出 2000 元-5000 元。新职业青年受访者也注重市场营销能力 (47.4%)、创造能力 (46%)、专业能力 (43.9%) 等多种复合能力的提升。

图:受访的六类新职业青年对于职业所需能力的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受访的六类新职业青年对于职业所需能力的理解

在提及未来职业规划时,有 43.2%的新职业青年受访者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进一步提高能力,争取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随着社会对新职业从业者身份多元化接受度的提升,从业者感受到的包容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六成受访者会主动介绍自己从事的职业。

图:受访的新职业青年对待能力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受访的新职业青年对待能力的看法

六、新职业同时亟待保障

报告对部分新职业及新兴职业领域进行国际对比发现,相关新职业在部分发达国家也是新职业,部分新兴职业目前只存在于我国。这说明在数字化转型与独特的市场特征耦合之下,部分新职业可能引领世界新业态发展,成为我国未来服务贸易的新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新职业具有灵活性、流动性、松散性,从业者劳动关系不明确,容易被排除在法定社会保障之外。新职业青年人员流动较快,社会保险参保意识低,存在不愿缴、缴不起、不懂缴的现象,近半数新职业青年受访者选择自行缴纳保险。探索适应新职业发展的劳动保障体系不仅对新职业青年发展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适应未来职业体系变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全球化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