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I创始人诈骗5000多亿元,200万国人遭殃,逃到泰国后被捕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云笼罩着整个世界。 张誉发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在这一年,他的第一个咖啡品牌,“红岛咖啡屋”,应运而生。

张誉发首先开始推广他自己的咖啡品牌。为了引诱投资者,他特地编写了一段极具诱惑力的文案:“红岛咖啡屋,您理想的投资项目,只需投资一万元,每个月就可以收到一大笔分红,年利率高达10%,投的越多赚的越多,你还在等什么!”

在当时的中国,人们很少见到这种投资方式,因此对于这一新奇的提议,人们充满了怀疑。最初,几乎没有人愿意投资给“红岛咖啡屋”,但不久后,有人半信半疑地投了一万元。第二个月,他居然真的收到了分红,这让其他人开始对这个项目感到有些放心。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投资了“红岛咖啡屋”。

张誉发还许诺:“各位股东们可以积极发展中下线,只要你们可以拉来新的投资,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还有更高的分红与利息。”

通过这种方式,张誉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只用了几年的时间,他已经赚了三千多万元。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眼中只有高额的回报,几乎没有人去深究“红岛咖啡屋”的具体经营情况。

然而,传销本质上就是一个金字塔骗局,用新投资者的钱来分红给早期的投资者。一旦没有新的投资者加入,这个骗局也就临近尾声。

就在大家开始怀疑的时候,张誉发已经携款潜逃,回到了他的祖国,马来西亚。张誉发不惜花钱开路,通过贿赂政府关系,他巧妙地找到了替罪羊。当那些被欺骗的投资者将他告上法庭时,张誉发早已摆脱了法网,毫发无损地走出了看守所,众目睽睽之下。

张誉发并没有在第一次骗局后就此罢手,相反,2009年他在泰国创立了“圆梦集团”。这次,他将注意力转向了虚拟产品,宣称这些产品将为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他在虚拟世界中建立了另一个骗局,进一步加深了受害者的损失。

与MBI一样,圆梦集团的诈骗策略集中在向投资者承诺高额回报。张誉发通过高额利润和分红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然后通过迅速发放分红来使投资者相信他们正在获利。这种高额回报的诱惑吸引了大量的受害者,他们相信自己正在参与一个能够改变他们未来生活的项目。

当局再次开始怀疑圆梦集团的合法性时,张誉发再次潜逃,这次前往了柬埔寨。这次的潜逃揭示出他与一些政府官员的不正当关系,他能够在多个国家之间逍遥法外,这让人们感到震惊。这种涉及政府关系的幕后操作使整个骗局更加复杂。

张誉发进一步深陷骗局。2014年到了香港后,张誉发成立MBI,一个看似是金融集团,实际上却没有任何实体业务的公司。 他将自己包装成了一个慈善家,然后开始大规模打广告,宣布MBI集团的上市计划,引入了“M”虚拟货币。这一计划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因为他们被承诺这些虚拟货币将在上市后升值。

人们再次相信,他们正在参与一个能够改变他们生活的项目。要对外出售一批原始股份。当时很多人都买了MBI的股票以及所谓的M币。

但是早在2017年,我国政府就已明确认定这家公司为传销组织,而马来西亚也曾对MBI集团发布风险提示。然而,金钱有时能蒙蔽人的双眼,即使国家已经发出警告,仍有些人因贪婪而执迷不悟。

这些人或许心知肚明,所谓的“张爸爸”画出的美好前景实际上只是个巨大的骗局,但他们抱持侥幸心理,自以为不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当时,很多人都沉溺于这种想法,认为只要赚到了钱就能及时退出,不会被波及。正是因为大家的侥幸心理,MBI集团最终在2019年暴雷时,绝大部分人都已陷得太深,才恍然意识到上当受骗。

然而,现在他们再想要找回自己的投资已经是千难万难。在这些被骗者中,有许多人已经破产,有的甚至借高利贷加入投资,他们都被高额回报所吸引,希望能一夜暴富。但谁也没有想到,MBI集团的倒闭如此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当这些人得知集团倒闭的消息后,纷纷涌向“张爸爸”公司的大门,企图讨回自己的投资。甚至有人前往马来西亚政府寻求帮助,但现实却是如此冰冷。很多人感到绝望,有的甚至走上了绝路。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位自称“张爸爸”的男子。当他察觉情势不妙时,早早逃往了泰国。在异国他乡,他过上了奢华的生活,MBI集团所骗取的巨额资金足够他挥霍几辈子。这个金融犯罪的主谋,逍遥法外,留下无数的受害者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遭受巨大的创伤,这也是金钱欺诈的悲剧。

中国政府最终介入,宣布MBI是一场庞大的金融骗局。数百万的投资者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他们的生活储蓄付之东流。政府采取措施阻止资金流向MBI,同时着手调查此案,意图维护受害者的权益。

面对中国政府的调查,张誉发再次逃离,这次前往泰国。但终究还是被泰国警方逮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