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10月25日深夜,四川某职院学生将一只幼犬扔到便槽,连续击打,一边虐待,一边炫耀牛叉。这一事件立即引起了校内外的强烈谴责,人们纷纷呼吁学校和相关部门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严肃处理涉事学生。该校发通报称,涉事者系该校中职学生,校方已报警,将将根据《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对涉事学生严肃处理(源自时间视频某博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可爱的拉布拉多幼犬,何其无辜,遭学生毒打?和上次四川某高校保安撵狗致其死亡,保安被学校停职引起争议不同,这次,网友一边倒地谴责虐狗的中职生。虐待动物是一种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会对动物造成伤害,还会引发公众强烈的心理冲击,造成负面影响。事件曝光后,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失望和愤怒,认为学校在德育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更有网友指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方对此事件的反应值得肯定。学校没有遮掩事实,而是及时报警并公开处理此事,这体现了校方虐狗事件的重视。同时,学校也表示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学生进行严肃处理,这表明学校对学生的行为,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起事件并非个例。4天前,继高校保安驱赶流浪犬致其死亡之后,四川某科技职业学院,中职学生在宿舍内虐杀狗,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虐待动物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是对生命的极度不尊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教育人应该旗帜鲜明地表态:在学校这种发掘学生人性善良、传承文明的地方,任何形式的虐待动物行为,都是体现人性的恶,是不可接受的,必须严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防止校园内再次发生类似行为?

一是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命观,让他们学会尊重生命、爱护动物,学会善良。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强化他们人性的善良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研究表明,虐待动物的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对于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稳定阳光的心理素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是我们应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为保护动物提供保障。教育人不是动物保护人士,但坚决反对虐待虐杀动物,因为这些行为违背人类善良、保护幼小的本能,容易引起更多的不良社会心理。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立法,杜绝这种虐待动物的恶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虐狗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校园中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本质上是体现出人性恶,必须加以抑制。我们可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制度建设等措施来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减少虐待动物事件,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图文不相关,侵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