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你你能忍吗?

哈马斯越境一次打死1400以色列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是以色列的150倍,按人口比例,相当于一次打死印度21万人。如果算上打伤的,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县人口非死即伤。这谁能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不计后果终尝恶果

按以前无数次巴以冲突数据,一般如果是哈马斯先发起的袭击,以色列报复一般是5-7倍伤害,在发动这次袭击之前,哈马斯真的深思熟虑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马斯发言人亲口说9个月死亡233人,并非国人盛传的十年死几十万。

3.哈马斯正中内塔尼亚胡下怀

袭击前,以色列政府困于司法改革,内塔尼亚胡内阁十几个人要向议会收回更多权力,有利于强权打击哈马斯,但遭到国内强烈反对。哈马斯在这个时机给内塔尼亚胡助攻,让其成立战时内阁,军事行动由3个人就可以决定,对加沙有利吗?此战后,以色列强硬派会更得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没人敢支持针对平民的袭击

目前公开支持巴勒斯坦的国家大概十几个,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卡塔尔、科威特、阿富汗、也门胡、伊拉克,绝大多数是伊斯兰国家,如果没有教派的背景,这些支持会打多少折扣?况且支持的是巴勒斯坦,不是哈马斯。连俄罗斯已经公开批评哈马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哈马斯错过2006年大好机会

2006年本来形势大好,联合国、美国、欧盟、俄罗斯参与的四方会谈取得巨大成果,达成了很多互让互利的协议,以色列撤出加沙。中俄规劝哈马斯放弃暴力,呼吁哈马斯从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接受巴以间已达成的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马斯以一己之力,在加沙夺权,走上暴力报复的无限循环道路。巴勒斯坦错过了1948年建国的时机,再一次错过历史给的机遇。即使如此,以色列当时也坚守承诺和协议,单方面撤离约旦河西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地道战真的管用吗

没有地面的掩护,进入地道行动和视觉受限,就只能任人宰割一锅端自掘坟墓。地道最大用处是躲避轰炸和偷袭。以色列进入加沙不是简单的经过一下,是会占领一段时间(我预测30-90天),地面全部被控制,没有背后,从哪里能发起偷袭?以色列只需填埋坑道口即可,子弹都省了。如果要让以色列损失大,就是在街道上设置路障,占据楼层打巷战。

7.以色列关闭半岛电视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说明了以色列管控舆论,也说明了在此之前有多开放包容,半岛电视台是挺激进的,什么话都敢说,批评以色列就没停过。在巴勒斯坦管理的地区,容得下这种批评的声音吗?

贝京、沙龙、内塔尼亚胡都是从军很多年的强硬派,拉宾、巴拉克、奥尔默特是温和派,不和温和派好好谈,却和强硬派硬刚,哈马斯有勇无谋,没有政治格局。好不容易赢得大选,以色列还在按原谈判计划撤离加沙约旦河,非要不停制造冲突,还无法和法塔赫谈判成功,最终分裂巴勒斯坦,让以色列逐个击破。

8.拱火者是谁?

是谁不想让巴勒斯坦平静?是谁主导了多次和谈并取得成就?

巴勒斯坦这么多人怎么养活的,谁送去了面包和燃料?

加沙这么多哈马斯成员和火箭,谁送去了枪支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我所知,美国历任总统以在巴以冲突上,取得和解成就当作一大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