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电话的那头真的是他本人吗?

你以为对方真的是“客服”吗?

你知道他们在实施精准诈骗吗?

你知道你是他们的潜在受害者吗?

你知道与他们的通话按小时计费的吗?

近日

聊城莘县公安

打掉一利用“手机口”

实施精准诈骗引流的犯罪团伙

抓获“操作手”“卡商”“卡农”等嫌疑人12名

已核实涉电诈案件7起

涉案价值100余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操作手”

年龄最大的25岁

最小的只有17岁

10月21日,随着“卡农”连某的落网,这个利用“手机口”实施精准诈骗引流的犯罪团伙被连根拔除。10月16日,莘县公安局反诈中心获悉线索,有人在莘县境内为诈骗团伙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帮助。在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办案民警成功锁定了一个以孙某、刘某、秦某等人为手机口“操作手”的涉诈引流团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日上午11时许,在莘县某宾馆房间内将嫌疑人李某抓获;12时许,在某小区内将嫌疑人刘某抓获归案,进而嫌疑人孙某、秦某也相继落网。经深挖扩线、追踪溯源,于16时许,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通力协作下,办案民警成功将“卡农”张某驾驶的车辆在某路口截停,成功将其抓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查,9月份以来,嫌疑人孙某通过“飞机”聊天软件认识了“上线”后,开始从事诈骗引流活动。为扩大“业务”获取更多非法所得,孙某又拉拢刘某入伙,并以每分钟3、4元的价格雇佣秦某、李某等多个社会闲散人员,甚至发展在校学生为下线成员。期间,“卡商”张某通过“卡农”连某、谢某等人办理手机卡20余张,用于提供该团伙从事“手机口”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嫌疑人交代,他们这些手机口“操作手”,以各种名义居住在宾馆房间从事诈骗引流。即通过一部手机登录“上线”建立的QQ群,该群中有专人负责提供特定的受害人手机号码,有负责行骗的“客服”等。孙某等“操作手”通过另一部手机拨打受害人手机号码,两部手机同时打开扬声器,帮助QQ群中的“客服”实现与受害人之间的语音中转,每通话一小时,“操作手”即可获得“上线”通过虚拟货币结算的价值300元报酬。经了解,仅10月份以来,该团伙就从中非法获利1.8万余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孙某等人已被依法予以刑事拘留,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01

“手机口”业务衍生原因

近年来,公安机关通过开展“断卡”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严打国内“黑灰产”“两卡”犯罪,进一步压缩境外涉诈团伙生存空间。诈骗分子为逃避打击,通过国内网站、社交软件发布大量“轻松赚钱”“日结佣金”等招聘广告,诱惑国内网民,使用境外通讯软件勾连,通过虚拟币结算,组织大量人群参与“手机口”业务,特别是年轻人群,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淡薄,更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02

“手机口”业务作案手法

一种是通过架设GOIP、VOIP等通讯设备,将境外的电话号码转化显示为境内号码,使诈骗对象接到境外电话,号码却显示为本地的;

另一种是用两部手机,通过音频线、数据线连接或同时打开扬声器,一部手机通过网络软件接通诈骗分子,另一部本地手机拨打国内受害人电话,实现语音中转,成功掩饰诈骗电话归属地。

03

什么是“诈骗引流”

是诈骗手段翻新的一种方式,犯罪分子通过拨打电话、发送短信、面对面扫码关注等方式,发送诱导性信息,引导被害人加入犯罪分子的微信、QQ群或其他小程序后,后期由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对被害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诈骗中的“引流”又分为地面推广引流和互联网推广引流,可以说,“引流”团伙是诈骗开始的“前端服务”。没有“引流”,网络诈骗集团就不能精准地实施诈骗。

04

警方提醒

近年来,电信诈骗团伙招募提供“手机口”搭建诈骗窝点的人员呈年轻化趋势,广大群众切勿贪图蝇头小利以身试法,绝对不能向他人提供诈骗电话转接服务及出租、出售手机卡、银行卡,公安机关对此类行为坚决依法严厉打击。

同时,请广大群众擦亮眼睛,陌生电话要多甄别,切勿因显示为本地号码而放松警惕,谨记“三不一多”,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来源|聊城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