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对线上签订合同跃跃欲试。与纸质合同不同,线上签订合同看得见摸不着,它以数据电文形式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无论是在感官认知、签字盖章的认可、文件保存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很难不让已经习惯“握在手里才有安全感”的人们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虽然法律规定了电子合同的效力,但在实践中,如何以合理的流程和技术手段促进合同效力的“实现”,避免签约过程的不规范导致电子合同效力被质疑或者不被司法、仲裁机构认可,则是企业需要审慎对待的。

2004年我国首部信息化法律《电子签名法》诞生;2018年,商务部发布了《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对电子合同的定义为“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数据电文为载体,并利用电子通信手段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征求意见稿》对适用范围和订立原则也有提及;直至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19修正)》的颁布,电子合同的适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展,除了“(一)涉及婚姻、收养、继承等人身关系的;(二)涉及停止供水、供热、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不适用电子文书的其他情形”外的其他文书都可以适用电子合同,这意味着电子合同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突破传统纸质合同的电子数据文件,其法律效力如何界定以及存在的法律风险仍需要予以注意。

企业使用电子合同的风险

01

电子合同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相比于纸质合同,由于电子合同具有签约网络化、电子化等特征,因此其被认定无效的可能性远高于传统的纸质合同,存在着一定的效力风险。

02

电子合同有可能被篡改

相比于纸质合同,由于电子合同储存在云端,被篡改乃至丢失的可能性更大,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

03

电子合同有可能不被认为是有效证据

由于电子合同的生成、签署乃至保存等一系列操作都在互联网上完成,因此,若企业对此的保存并不当,有可能导致电子合同不被认为是有效证据。

04

使用电子合同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

企业在与合作方签订电子平台时,往往会使用第三方平台来进行签订,此时便存在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容易给企业造成损失。

在早期,电子合同、电子签名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风险。主要涉及主体难以确认,信息否认,内容存疑,举证风险等几个方面。而随着电子签名技术、数字认证技术、区块链技术、时间戳技术等不断完善,电子合同、电子签名中的风险已经完全可以进行规避,此外,商务部发布《在线电子合同订立流程规范》以及《民法典》修正中的电子合同订立规范,再次确保了签署电子合同的安全。

PDF文档签名证书是什么?

PDF文档签名证书正是为保障文件传递的安全性而推出。在传统的文档传递中,我们不能确保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DCA PDF文档签名证书,其强大的安全性、来源的可靠性以及不可被随意篡改的特点,让机密文件在通过网络传递传阅时有了更安全的保障,使得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能方便、安全和可靠地实现PDF电子文件交换、电子合同签署和PDF重要机密文件的加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通过互联网发布的PDF文档只要使用PDF文档签名证书签名,用户在创建PDF文档时就能证明文件签署人的真实身份,并且此真实身份是通过权威的第三方CA机构验证的;同时,使用PDF文档签名证书后能确保此签署的电子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篡改。

在对电子合同的风险有足够意识,并具备相应应对措施的情况下,电子合同比起纸质合同绝对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作为中国互联网安全行业领跑者,数安时代一直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电子签名法》《密码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拥有业内领先的安全能力和隐私保护能力,致力于打造出“安全可靠”的PDF电子文档签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