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人体器官捐献理念,10月26日下午,“生命之约·大爱传递”福建省2023年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走进校园活动在莆田学院举行。活动旨在推进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和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人体器官捐献的良好氛围,呼吁公众报名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现场,歌舞《木兰阳光》、莆仙戏《妈祖赐福》、手势舞《如愿》、歌曲《生命的接力》、莆仙方言赞句等文艺演出,向公众传递了“自愿无偿、高尚利他”的人体器官捐献理念,号召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中来,为更多的患者和家庭点燃生命的希望。现场还为莆田学院红十字“三献”志愿服务队授旗、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授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动中,捐献者家属讲述的捐献故事令人动容,现场响起热烈掌声,感谢捐献者及家属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莆田学院志愿者代表许佳颖表示,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公众能够摈弃传统落后的观念,正确对待疾病和死亡,拿起生命的画笔,为社会、医学事业、为生命画上一幅绚烂的图画。当日,莆田学院和社会各界共有70名志愿者加入人体器官志愿服务队伍,并现场进行捐献登记。志愿者们表示,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愿意尽自己所能为别人的生命带去曙光,或是为医学事业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起,国家管理中心在全国组织发起为期三个月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通过向医院、学校、企业、社区延伸,与群众性活动相结合等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传播捐献理念、普及捐献知识、做好捐献服务,带动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器官捐献志愿者行列,在全社会弘扬正能量,传播新风尚。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国庆在活动现场致辞时表示,这场活动非常有意义,是把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也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次探索,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具体形式。“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在这片土地上传承千年,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希望通过大力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活动,凝聚力量,展现出志愿者们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引领更多人参与到爱与奉献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科负责人欧阳天翔告诉记者,近年来,莆田市人体器官捐献有了质的提升,截至2023年9月底,共有网上志愿登记14657人,实现捐献42例。其中遗体14例、器官28例,捐大器官109个、组织28个。今年实现捐献4例,其中遗体捐献2例、器官捐献2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体器官捐献事业是挽救垂危生命、弘扬人间大爱、展现人性光辉、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自2010年试点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实现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642万余人,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4.8万余例,挽救了14万多名危重患者的生命。福建省是全国首批10个器官捐献试点省市之一。13年来,积极参与推动器官捐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涌现出无数个感人的捐献故事,是他们无私的付出,让逝者的生命和梦想继续延续,实现生命接力,传递人性光辉。

此次活动由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福建省红十字会莆田市人民政府、莆田学院联合主办,莆田学院红十字会、莆田市红十字会承办。

来源:莆田晚报 记者 许伯英

责编:许伯英

编审:林双辉